總網頁瀏覽量

熱門文章

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

Strawberry Night


這是個很刺激的推理劇,如同大部份的推理劇一樣,死了很多人。
這也是個有瑕玼的推理劇,如同大部份的推理劇一樣,有些地方就是說不通。

以推理的形態包裝,貫穿全劇的是「不知死,焉知生?」這個生命哲學。很有趣,但沒有解答。有趣的地方在於點出了這個主題,示例了幾種面對生死問題的態度,但似乎沒一個有效。

如果你連人帶車從山崖上滾了幾百公尺到山腳,車上的人全都一命烏乎,唯獨你剛好批了半車的大型布偶堆在後座身旁,大難不死。之後你面對生命的態度是否會改變?也就是你面對死亡的態度是否改變?至少劇作家認為:「是的。」兩名死者在初次「與會」時大運不死,變得積極有衝勁,好像人生沒什麼需要顧慮一般,間接指出他們之前生活的渾噩、走肉。這部份是描述常態分配中間兩個標準差的族群,也就是人數最多的一群。

如果你生活無憂、張口伸手,生活無聊、漫無目的,你是否會找尋刺激?再加上父母所給予的都是物質上的安慰,你會怎麼看待這個世界?這是指常態分配二個標準差外的族群,尤其是受長輩福蔭的年輕人。主兇習慣用錢解決事情、將自已以外的人視為沒有情感的物質,視他者生命如糞土。加上不知為何要活著,所以不斷追求刺激。最後殺人的刺激才能讓自已得到「活著」的感覺。

主角是介於1~2個標準差之間的精英份子。工作努力,人生有奮鬥的目標。她忙碌得沒有時間想生死的問題。但「黑白無常」豈會漏網?時候到了要如何面對?利用忙碌讓自已麻痺,是否將來有足夠的智慧面對?積極的人生是否就無愧於「生命」?

劊子手是來自社會下層的受害者。遭受繼父的亂倫、母親的冷漠。最後用美工刀殺了兩者。在心靈極度受創之下,她懷疑自已是否真正的活著,大部份的時間都認為自已是在黑暗中蠕動的蛆蟲。只有在身體流血的情況下,感受到自已是有生命的。所以她自行割了左胸、右臀,後來又割了右胸。唯一的好友為此也割了自已的手,以「血」親近、鼓勵她活著。但不幸,其唯一好友被
主兇一黨強姦至死,也讓主兇和劊子手得以聚首。

生命是什麼?其解答在不同的馬斯洛需求階層,似乎都不一樣。但馬斯洛理論所不及的特例屢見不鮮,特別的答案自然存在。馬斯洛後來看到了超越這些階層的新境界,或許那兒有答案吧?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珍貴的秘訣

話說這兩日參加了一個講座,讓我了解更多「十正行」及「十負行」的細節,這些價值非凡的內容,讓人迫不及待的想要分享。其中原因不外乎是課程本身不但難得而且所費不貲,更由於近來發生一件難以啟齒的工作順利。

話說客戶發生了一連串的產品問題。而我剛好要去出差,所以就被「順便」派去解決。出發前雖然對問題做了簡單的評估,認為不嚴重,但對於該產品及問題的了解並不深入。結果在國外又接獲客戶來信,被告知要到幾個地方做現場問題解決,這樣的發展實在令人不安,因為跟出發前所準備的方向相差太遠,我心想就當作環境調查及問題重製,回國再解決也無妨。但無論如何,到一個人生地不熟,解決數個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問題,還是令人擔心了一點。

那麼實際上又如何?第一個地點發生的問題就相當令人難堪,因為客人所攜帶的工具及搜集的資料對我來說都是有字天書,每個字都認得,加起來卻不認得。但是冷靜看個幾次,便被我猜對問題所在而順利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地點,又發現是軟體的問題,因為內部網路是正常的。第三個地點更是奇妙,客戶在不知情的狀態下,讓產品功能失效,一旦外部設定正常,一切就自動正常了。這一切都順利得讓人嘴角上揚,因為產品真正的問題在這些情況下沒有突顯出來。我心想大老遠來,總不能沒有收獲,所以我額外要求了第四個地點的問題勘查。這個新地點,的確發現了難以解決的問題,而我也在前面的經驗中習得客戶真正的環境,使這個最後的問題暫時得以解決,並且其長久的解決方案對公司產品的品質亦有很好的改善。這一切真的太讓人感激了!讓我內心不禁立時想起一些古藉上表示感激萬分的詞句 - 『...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

但我相信這種莫名的順利,其背後是有原因的!就如同前面所言,並不是因為要有怎樣的道德修養,而是這些行為是對「自已」真正有益的,例如帶來莫名其妙的順利:

十正行-----------------------------------------
1. 護生
2. 尊重他人的財物
3. 尊重別人及自已的伴侶:例如你看到一個正妹,如果你的老婆在,你說:「hi, how are you?」如果你的老婆不在,你就說:「hi~♥♥」這樣的行為就不是尊重。
4. 只說真實話
5. 讓人們重修舊好
6. 愛語
7. 只說有意義的事
8. 幫助他人如願以償
9. 雪中送炭
10. 檢視自身信念, 只持真實良善的見解:相信種子理論。

十負行-----------------------------------------
1. 殺生:葷食某種程度上算是。
2. 偷盜:例如在公司上班時間和朋友聊天打屁,也算是。
3. 邪淫
4. 妄語:如果別人對你說一樣的白色謊言,而你不能接受,那你也就別說。
5. 兩舌:挑撥他人。
6. 惡口:說傷害別人的話。
7. 綺語:說無意義的話,尤其是八卦。
8. 貪愛別人的東西:即見不得別人好。
9. 幸災樂禍
10. 持惡見

「十正行」多去做,「十惡行」盡力去避免。很重要的是,這些看起來很難,但是可以一點一點做。不是「考不到滿分,就考零分」,而是:已經60分,就努力向80分前進;已經80分,就努力向90分前進。即使考不到滿分,我相信也會讓很多事開始順利起來。我猜現在自已應該有65分,大家一起加油吧!

莫名其妙的順利

最近工作上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順利,通常會被解讀為LUCKY。但是依據印度哲學及印度內觀法門的發現,我倒認為是奉行十正行及避免十負行的結果。這麼說並不是要炫耀自已有崇高的道德,其實以「空」的原理來說,是無所謂「崇高」、「不崇高」,也無所謂「道德」、「不道德」。而是感到這種方法的確有效,值得推薦給大家。而且做了以後,有一種戰勝自已的小小快感,呵呵。雖然還可常察覺自已會不小心犯下十負行,但立即覺知的結果,會讓這個頻率不斷下降。

另外,十正行是我從十善行改名而來,而十負行是從十惡行改名而來。這樣做可以去除道德壓力,純粹以精進的態度來看這件事。

這些行為表列如下,其中十負行是從古語沿用而來,較難理解。容易明白的是十正行,即與十正行相反之行動、語言及思想就是十負行了。


十正行--------------------------------------------------
1. 護生
2. 尊重他人的財物
3. 尊重別人的伴侶
4. 只說真實話
5. 讓人們重修舊好
6. 愛語
7. 只說有意義的事
8. 幫助他人如願以償
9. 雪中送炭
10. 檢視自身信念, 只持真實良善的見解

十負行--------------------------------------------------
1. 殺生
2. 偷盜
3. 邪淫
4. 妄語
5. 兩舌
6. 惡口
7. 綺語
8. 貪愛別人的東西
9. 幸災樂禍
10. 持惡見

以上除了“十正行“及“十負行“以外,皆出自Michael Roach所著The garden,中文版由鄭振煌譯。

2010年11月27日 星期六

心念造成的世界

心念能不能造出全世界?我認為不能。有一種物質世界,你從感官資料中,單純地去體驗,而未解讀成概念,這個部份不是心念造成的。或者說不是只有你自已才能體驗到。雖然對於人類的感官而言,只能取得部份的實相,但未損其存在之真實。

那麼心念造成的世界是什麼?
今日喜宴,同事帶來許多不見的雙胞胎。雖然號稱同卵雙胞胎,但始於未讓我相信。因為他們的臉蛋就是有這麼點不一樣。更特別的是,其中一人的上眼皮是向上的,另一人卻是向下的。向上的,讓人感覺比較開朗,比較漂亮,比較迷人。而向下的就讓人感到似乎不那麼討喜,比較悶。我似乎早有準備來覺知這個概念化的判斷。這是我個人「過去的經驗」造成的月暈效應,以為:上眼皮是這樣,就會比較開朗;是那樣,就比較悶。那麼「是這樣,就比較漂亮」,卻很難覺察其原因。但讓人更感興趣的是,有多少人會受內心的月暈效應所影響?受這些效應影響的解讀有多少會相同?當眾人都這麼認為時,是否會造成另一個現象,讓這件事變成事實?當然這個前提是這兩種上眼皮的擁有者都未經修練。受過去經驗束縛的我輩,是否就這樣解讀了這個世界?

席間,兩個老闆逐桌和眾人喝酒閒聊。來到本桌時,因為另一個同事的老婆、女兒鮮少出現,老闆多談了一會。突然之間,我有種感動,這種感動來自於我對「背景」的了解。一來我等都是共事10年的同事,二來重視、尊重他人的意念,十分強烈。這樣的感動讓我真有公司是一個「家」的感覺。當然我認為這是一個「狀態」,還不是一個「階段」。如果真因眾人之力而形成「階段」會是件十分值得感動珍貴之事。而是否百年企業、長青企業就是由此而起?那麼這是種心念造成的世界,還是真實可供體驗的氛圍?

2010年11月24日 星期三

女兒遭性侵棄屍 父母大愛諒兇

更新日期:2010/11/24 19:21
(中央社記者賴又嘉台北24日電)現年20歲的徐志皓因性侵、殺害1名國中女生,曾2度遭判死刑,但因取得被害人家屬原諒,今天更一審獲改判無期徒刑。被害人家屬表示,早已原諒他,並真心希望他悔改。

徐志皓被控於97年11月間約出被害少女,帶至北縣新店市的租屋,將少女擊昏、綑綁,加以性侵後,因被害人醒後反抗尖叫,徐志皓先掐昏被害人,再拿刀刺少女頸動脈致死。徐先前態度囂張,一度嗆要殺押他的法官,但到更一審時態度軟化,除坦承犯行,並取得被害人家屬諒解,今天更一審從死刑改判無期徒刑。

「如果我還有餘生的話,最最愧疚抱憾的就是對你們的虧欠,讓你們痛失愛女,如果我仍有來日,我願意為伯父、伯母盡義盡孝,用我下半輩子服侍照顧你們,代您女兒盡孝彌補我的罪」。被害人父親方欽全拿出徐志皓寫給他們的悔過書,緩緩念出一字一句。

方欽全說,今年11月10日出庭時,徐志皓透過律師將悔過書轉交給他,整整2頁多的工整字跡,「18歲的年紀還沒弄清楚人生,就被判處極刑、打到18層地獄,年少輕狂,真的要命,相信經過這一次慘痛的教訓,他真的不敢了」。

方欽全與妻子張玲香在中和經營便當店,方父拿出皮夾中女兒的照片回想,女兒生前愛美,喜歡化妝、戴假睫毛,感嘆「自己只有一個女兒,孩子是我一手帶大,每天接送,卻這樣就沒有了」。

他說,女兒曾2次到夢裡找他,雖已原諒徐志皓,但一直等徐的父母來,徐的父母卻從未聞問。

20年前從泰國遠嫁來台的張玲香則哽咽表示,女兒出事後,一開始很氣徐志皓,但後來接受宗教信仰成為基督徒,也感謝上帝讓她有一個信仰,每天禱告,也希望徐志皓真心悔改。

對於徐志皓曾說,願一輩子將被害人家屬當作義父、義母看待,方欽全淡淡表示,早就原諒他了,若他真的有心,一切隨緣,「放他一條生路是真心希望他變好,也希望他是真心悔改」。991124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台灣小孩不安靜

前一陣子,去台灣玩了兩個星期,頭幾天,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勁,但想也想不出來就竟是哪裡不對。後來終於發現台灣跟瑞獅最大的不同:

就是台灣的小孩完全不安靜…

在瑞獅(譯注:瑞獅是一個在瑞士和獅子山共和國中間的小國,由於種種原因,所以國號瑞獅),到處都可以看到小孩的規規矩矩,鄰居的小孩、大賣場裡的小孩、百貨公司裡的小孩、路上的小孩、捷運裡的小孩,無不安安靜靜。我非常怕吵,聽見小孩的尖叫聲,會讓我神經都快斷掉。我知道將自已的情緒及焦躁歸罪於外界的人事物是很不成熟的行為,這樣其實可以算是一個只有身體長大的小孩。但是我卻無力改變這件事,所以我非常喜歡瑞獅。在台灣常常看到活潑孩子旁邊疲倦不堪的父母,我內心暗忖:「究竟是太講人權還是太愛小孩呢?」又想:「瑞獅小孩的社會化會不會太早了啊…」

這種現象,在瑞獅很少看見。瑞獅小孩不但不尖叫,個個還乖得很。無論是小到還躺在嬰兒車裡的嬰兒,一直到國小年紀的小孩,各個乖巧有禮,即使亂跑也不會脫離父母的視線。瑞獅的父母看起來都一派輕鬆,養個小孩,似乎比養狗還簡單。

在瑞獅各地旅遊,外國人可以觀察瑞獅父母究竟有什麼秘方,每天可以把自己打理的光鮮亮麗(有些台灣的父母看起來都無力打理自己還兼精神萎靡),小孩又不吵不鬧,規矩守禮。而且,也很少在路上看到保母,多是父母自己帶著小孩。外國人可能會說,「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其實,瑞獅人對於小孩的教養方式很簡單,就是「生活以大人為中心」、「大人做什麼,小孩就做什麼」。我看到的台灣人好像全相反,台灣大人的生活多數圍著小孩團團轉,婚前的活動,幾乎全部放棄。

瑞獅人沒這樣做,大人的活動不會因為小孩停止。而且,絕對不是開玩笑。由於瑞獅盛行健行爬山,例如火車上一對父母可以背著登山重裝備,帶著四個小孩,最小三歲,大的十歲。這在台灣,或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少見到台灣父母帶三歲的小孩登山健行的,或許是因為我來此只是為了旅行,所以看的不夠多。)

又例如在威維(就是NAIVE礦泉水的來源地附近),瑞獅大人都在玩帆船,小孩在幹嘛呢?(看來都只有十歲上下)也在玩帆船啊,不過換成小型的帆船而已(旁邊有救生員)。瑞獅的大人要做什麼事,小孩就得去幹嘛。大人在山路上騎越野腳踏車,對不起,只要是脫離嬰兒車的小孩,照樣得騎。在瑞獅,沒有大人要配合小孩,大人放棄自己活動這件事。

甚至夫妻用餐也是,我在台灣,看到夫妻雙方在餐桌上經常關心小孩,小孩變成大人多數的焦點。但在瑞獅,小孩就可憐了。我曾在蘇黎獅(譯注:瑞獅首都)看到一對夫婦,兩人帶著兩個小孩,一個能走,一個還躺在嬰兒車裡。夫妻兩人談笑調情(是真的在調情),絕沒小孩說話的份,更不會將餐桌焦點從夫妻互動變成只看小孩吃什麼、小孩有沒有受傷這種應注意的事情。雖然還沒長大的我,十分感謝這些小孩讓我得以安靜用餐,但我真為這些小孩的心理狀況擔憂。

有圖(http://f6.wretch.yimg.com/gillianshih/32764/1755382127.jpg?G81b3ExDcxMxDRcb4aKgBK6NxBmR_6PptVp4SxOT0KFRn8xSsidHuD.MAA6l4e3U1EljY8egwN8-)有真相。請看看這對夫妻當場有沒有保母?當然沒有的。所以夫妻相處沒時間不能推給有沒有保母。兩個人都把自己外表打理得很好。在台灣,很少看到穿洋裝跟鞋出去的媽媽?多半都穿輕鬆的休閒服,頭上紮個鯊魚夾,一整個休閒樣。品味這種虛假的事物,似乎不受重視。相片中這位爸爸也的衣服看來也是配過的,感覺像紙糊的老虎。瑞獅的小孩看起來比台灣小孩情緒穩定,但卻是糟成人粗暴地壓抑(譯注:在瑞獅一國如此,若他國有所雷同,未必盡然)。台灣孩子看起來比較幸福,個個都自由奔放,雖然我很痛苦,卻能明白其中細微差異。

(http://f6.wretch.yimg.com/gillianshih/32764/1755382128.jpg?RQFldmFDcxPwR.bnBWK8ldC241YpNcxQIrK0OJINia.g40ne1o2zSPCGdN3Y.5_yDOVth2J9128-)(我的拍攝技術不好,拍不清楚,這個小孩的笑容的背後,似乎隱含了許多苦楚。而台灣孩子燦爛的笑容,我沒在瑞獅看過。)

在台灣,大人很羨幕小孩,表現出的行為卻是去逗小孩,例如摸頭捏臉等等把小孩當寵物玩的行為。(我回程在華航班機上就看到空姐這樣對待乘客的小孩,小孩似乎不情願,小孩的父母卻很能理解。)

相對的,我覺得台灣的小孩非常神經質跟焦躁,而我明白這源自於我本身的神經質及焦躁,有些人可能會解讀為敏感和感染。另外有些台灣的夫妻,在生了小孩之後,放棄婚前自己喜愛的活動,不登山、不到高級餐廳用餐、不騎腳踏車;然後生活大多只剩小孩。有些人賺錢為了給小孩上補習班,討論話題在接送小孩,小孩的種種。這種的心態雖然造成經常尖叫好動的小孩、疲倦不堪的父母,但卻不表示台灣社會是一個清醒的社會。

後來,我推論台灣小孩的尖叫是有原因的,不可能百分之百有一對清醒的父母,而大多數可能藉由不斷的尖叫,讓大人重視自已的意見。

起因在有人說台灣高級餐廳不歡迎小孩,沒辦法帶小孩上高級餐廳。他說:「如果餐廳沒有經常碰到尖叫的小孩,怎麼會不歡迎小孩呢?」很清楚的是,台灣的成人社會,也充斥著身體老化的小孩,就像我一樣-似乎內心的不平靜、種種不快的情緒,都可以怪罪於外界任何可以怪罪的種種,而孩子活潑自然的言行首當其衝。

在瑞獅的填鴨教育下,國民失去思考的能力,似乎認為社會化是理所當然,而不知社會化的目的及其背後的深遠意義。我曾經思考社會化的目的,發現其源起群體求生的便利性。換句話說,就是人們自行定義的事物,並非自然界的道理。然而社會化更深一層的意義在於個體的推已及人-包含了寬容及體諒的慈悲胸懷,使小我消逝、獻身大我的進化過程。但是這種需要深思的道理,在「因升學而填鴨的教育」下,鮮少能傳遞給下一代。徒具形式的要求,讓父母無法教導孩子深思遵守規矩的背後意義,反而一味的考慮自已的面子及粗淺外貌,進而去限制、壓抑小孩。每個孩子的天性不同,如果天生安靜的孩子就算了,但是充滿好奇心、快樂活潑的孩子,就被模具形塑成一個個空虛的外殼,填充著恐懼及遺世孤立的苦楚。想想,要幾歲的小孩才懂得體諒他人?要經過多少的學習,才能養成習慣?如果不是清醒的父母,如何能平安快樂的「社會化」他們的孩子呢?瑞獅的父母採行之方法顯然不可取。

孩子是一個完整的個人,雖然在民法上需要監護人做代表,但他們的情緒及慾望除了他們自已,沒人可以代表。如果父母做什麼,小孩就得跟著做,除了「靈魂附身」以外,我想不出非「強暴」的方法可以讓孩子永遠順從。而相互體諒協調下,必定是雙方都有所妥協。而瑞獅的小孩再次可悲地失去了自已,真的跟寵物沒兩樣。更可悲的是,寵物的生命、自由意志,也沒人尊重。這也是我推斷台灣小孩尖叫的原因,並非全然是活潑現象所造成的。

台灣遍地可見流浪動物,可見其生命教育之失敗。這種失敗的生命教育,會造成只有「我」是人,而其他不是;「我」有感覺,其他人沒有。這種卻乏覺醒的社會現象,不可能順利撫育「社會化」的成人,內在小孩在種種受傷的心理下,背著老化的身軀滾滾於紅塵。那麼「小孩」又何能生個小孩,給予真正的群體道德指導?這種惡性循環,似乎也不比瑞獅來的好。我在台灣看到的,或許只是個假象吧。

P.S. 我後來想想,台灣的生育率低,應是物競天擇,也或許是老體幼心的人們在潛意識中不想讓後代也遭受同樣的苦楚,進而抗拒生小孩吧。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神智清明

2010/11/15
主管交待了幾件事,和同事共同作業。加上自已原本的事擠在一起,發現好像沒什麼時間準時完成。加上同事又是菜鳥,經常心有旁鶩,事情無法如期完成。所以我開始急躁了。走路都特別快,因為只想著自已的目標。

這種情況,其實離「覺知」很遠,如果不能時時考慮整個系統,就是落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遮蔽狀態。其實可以發現許多情緒、感覺、錯覺等等混合在這些狀態中。

當然,如果我一直都是考慮的重心,這些煩躁之起源就是擔心自已如何,煩惱自已這般。例如表現不好,例如壞了自已的名譽。這些雖然都是根源於“自我“的苦惱,但是就企業的角度來看,如果不這樣做,就是不忠於事,事業也不會成功。如果說在這個過程中熄滅了自我,但卻無法處理好群體,似乎有違“整合學派“的行事,也不是金剛經的事業有成的願景。
那麼該如何做才好?既是無我,但又是在“商場“的期限之內努力完成?放任事情的發展,是種無為而治,可以熄滅自我,但系統無法進化。還是其實根本沒有「系統進化之前」就存在的完美手法?

如果以觀念討論的方式來進行,或許不錯?就像教改一樣,可以一試。

===================

今天演說結束了,我自認說的還不錯,但是事後卻心情不平靜,可見仍十分在意榮辱。雖然自已和別人都可以發現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

2010年11月6日 星期六

Bangalore seminar有感

20100927
因為我愈來愈小,因為愈來愈站在系統的角度看事情,改變不斷地發生。過去被生長過程、被前世經驗所束縛的我,已經開始掙脫。(但被生物遺傳、被基因所制約的部份,似乎乃然相當強力,哈哈!)過去對人、事、物的種種成見、態度,在這兩種力量交互影響下,已經愈來憊淡,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當下專注,更多讓人、事、物進行順利的想法及行為。這世界未有任何改變,但我變了,因而我的世界也變了。不是可喜可賀,而是生活更加喜樂平靜,生命更加有力量!

為了比自已更高更大的使命努力,可將個人的榮辱置於一旁,但如何克服壓力?克服「好不好」的壓力?或許自我教育(暗示、催眠)是一種方法,但似乎不是很好。專注於當下,將榮辱丟去,交給更高的存在,也是個選擇。但卻失去努力的動力了!那麼我們如何「精進」?我想目前仍然學藝不精吧!

Mysore Palace回程有感

20100926
所謂曾經滄海難為水,在出發前,我對這個宮殿是沒什麼期待的。直到走進public durbar。這個地方是國王現身給人民看的所在。有許多又高又美麗的柱子,還有很美的天花板。空間十分寬敞,實在是太適合讓小朋友在這邊嘻戲了!另外皇家婚禮廳也很棒,雅緻勝於public durbar,但恢宏自是不如。總之讓人覺得來回6小時的路途並不冤枉。

另外還有一個收獲。回程太晚,一行人直接到shopping mall中的速食餐廳解決。為了買霜淇淋,我到了m餐廳排隊。有個印度小孩問我是否在排隊,在確認之後,他就排在我的後面等候。這個行為是個體的還是少數族群?在中國大陸有可能見到?在我們感慨印度發展的種種問題時,是否慣用經濟發展的角度來和中國大陸比較?這也再次地提醒我,永遠別用單一事件、個體、行為或者大部份的族群來做為一個國家或組織的標籤。「說似一物即不中」是否能應用的範籌出乎意料的廣泛?佛學的道理真令人佩服。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這也我,那也我。

回到忙錄的電子業,最大的好處是印證「熄滅自我」的途徑。

工作認真,如果是為了自已而認真,會在乎寵辱,然而這寵辱的主體,無非是「我」。
討論工作內容,如果心中起了勝負的感覺,顯然「我」堅實地存在於討論之中。

這些過程,如果可以察覺,那麼加上「熄滅」自我的方針,往往可以改變處事之道。

10/28發生了一件事。一個經銷商說敝公司背叛了他們。據他說,我在email中,向另一個客戶推薦另一個經銷商。這些事林林總總,心中感覺變化多端。不論是辯解、羞愧、擔憂等諸多心情,都指著一個大大的「我」。當別人似乎有所責難時,「我」浮現了,血液好像上衝到腦。當仔細的回顧信件內容、找線索為自已脫罪,「我」的確存在。當他人不相信我說的理由,感到無視或煩厭,「我」有所反應,反應是因為語言的來往,碰到了硬邦邦的東西,而不是穿過去,這硬物不消說是什麼。當內心不斷的進行模擬對話,甚至覺得委屈而心灰意懶、不如歸去時,是在保護什麼?是「我」,是「我」啊。

所幸,『我』察覺到這諸多的「我」了。在「熄滅自我」的方針下,很快的聚焦在解決問題上,努力分析。這真的是進步。如果覺得這個進步是歡喜,那麼走的是回頭路。唯有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繼續努力,熄滅自我方能前進。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說要就要的黃小安

這個「安」實在很直接。
要喝,會直接看著你的胸部,或著拍你的
想出去就要你抱起來,手指著門。
要吃東西,就直接用手抓,不然就看著你的嘴,甚至用手抓向你的嘴。
想要媽麻,就哭著走向你,指著媽洗澡的浴室門、媽倒垃圾的家門。

渴望與人溝通,會照著他人的話做動作。聽到睡覺」,會很用力的倒在床上;抱抱,會很放鬆地趴在你身上;某天爸拔媽吵架,媽頭啦! 」,安安就迅速地摸著自己的頭,認真的看著你。爸拔笑到發瘋。

最可愛的是,吃到很好吃的東西時,他會雙手高舉,開始走路遊行。可惜的是,這種畫面都是突然出現,想拍也拍不到....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英文片名: Mother and Child

話說在華航上看了電影「愛在你左右」。這種片名一開始不吸引我,但其他的電影好像更無趣。想不到看了之後淚流滿面,覺得犠牲睡眠真是值得。回家後想要推薦給大家,卻只記得片名有「你左右」三個字,最後終於在谷歌的幫助下找到本片。


利用FB的好處是:直接分享影評給大家,較能引起大家的興趣。但是找了許久,發現所有的影評「好像」都「沒看過」此片。當然,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看電影、看書本來就會因個人的「背景」不同,而有不同的解讀(佛家說受、想、行、識不同)。但是本片有個清楚的線索-英文片名。


在此推薦給為有年幼子女的父母、即將為人父母的朋友,當然為人子女的也可好好的看看,有幸的話,會開始漸漸的明白一些事情...


『我從未見過你剪髮、穿新鞋...當妳初潮時,有沒有人幫妳?解釋給妳聽?妳是否也在那一夜聽到了雨聲,就像我聽到的一樣?誰給妳安慰?現在這一切都過去了...』一個母親在得知當年棄養的女兒之死訊後,痛哭不已。直到見了已被收養的孫女,百感交集寫下這段文字。母愛是什麼?或許是一種不變的本質,但卻可能會被遮蔽或掩藏。究竟是社會壓力還是覺醒的自責造成這個母親因此無法愛自己而建立層層高牆?但可以明白的是孩子在失去雙親的疼愛之下,成長過程必定崎嶇無助。我只是說書之人,能力實在有限。但我仍願天下為父母者,都能原諒、敬愛自己的父母,重新獲得力量,以呵護孤身降世的每一個幼小卻值得尊重的生命

2010年8月25日 星期三

人生在求什麼?

今天抱著安安路過公園,一個老嫗在微光中見到我們,就直說安安好可愛、好活潑。我只能點頭微笑,我不擅聊天。後來樂樂也跟上來,她就向我確認他們的兄弟關係,我也稱是。安安有點重,我想快點回家,但一個念頭閃過,所以又多待了會-讓老人家多點生活樂趣也好。但是就我們的陌生關係而言,她也沒有太多話題,來來去去就是好可愛、好活潑、有福氣。我實在撐不下去了,就跟老嫗說再見,也讓安安向她道別,安安只呆望著她。

在台灣、日本,除了老生生、老太太之外,很少見有人會主動和小朋友及其家長談論小朋友的可愛,在歐洲倒是碰到一堆女性會這樣做。是成長背景的社會變遷造成性格上的不同,還是年紀造成心態上的改變?無法確認,或許都有。見到可愛的人事物,就展現好心情是一種率真,老嫗到底是率真還是過份孤單?如果是後者,她倒是很能直接的解決自已的問題,雖然只有短暫的片刻。那麼年輕人的方式又如何?是否比老人家高明呢?我想不見得,或許時間上長了一點,但事後可能更加的空虛。那麼如果可以預見晚年之淒涼,那我們是否會讓自己繼續無明地生活著呢?

;另一方面,矜持可能有複雜的思緒及深層的原因。

是否處理心情的不同方式,會影響一個人的和平喜樂?又或者說和平喜樂及處理心情的方式都來自更深層的心理狀態?

2010年8月14日 星期六

神奇iPhoto

我不是Apple迷,只是受不了防毒軟體帶來的麻煩、雜亂的各種連接線,還有欣賞apple的環保理念,我敗了一台iMac。平心而論,iMac真的有許多令人欣賞的設計,但我仍無法理解Apple迷在死忠些什麼,直到我點了iPhoto的「幻燈片秀」。

我愛我的家人,尤其是孩子的天真可愛,更愛一家人一起出遊所創造的回憶。所以在我們家,相簿是經常翻閱的。而iPhoto的幻燈片功能,卻讓我們更愛看這些照片。為什麼呢?簡單說來,就是讓OO的相片看起來更OO。這個OO可以填上各種正面的形容詞。例如可愛的更可愛、美麗的更美麗、快樂的更快樂、有趣的更有趣。所以照片看起來張張都是傑作,就算是失敗的照片,也會變得有意思起來。

iPhoto是怎麼做到的?首先是幻燈片秀有六種模式可選,每種都搭配了不同的音樂。人類很容易將不同的資訊連結起來,例如看到外形圓圓的物體、橙色,加上鼻子的聞到的味,就出現柳橙的概念。所以這些幻燈片音樂用各種讓人很有感覺的音樂,例如幸福、輕快、喜悅的,當作背景音樂。邊看邊聽之下,這些照片就和這些情感連結起來,在腦海中形成各種美好的概念及回憶。就算知道這一點,我仍願意繼續被洗腦下去。

其次,我也認為iPhoto有人臉辨識的功能,因為其提供的各種效果中包含了動態的放大、平移,局部取像等等。但這些效果不會將肚子的部份放大,也不會忽略快樂的用餐人而局部取出桌上的碗盤。尤其局部取像的功能在音樂的輔佐下表現突出-原本結構不良的照片,只要照著幻燈片秀的撥放建議,再重新分割就可以得到佳作。

如果沒有人臉的相片,例如風景,iPhoto也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包裝,就像紅花需要綠葉一樣,整體效果讓人再三回味。

我目前十分冷靜,但也開始了解Apple的魅力了。

2010年8月12日 星期四

地中海俱樂部?

朋友夫妻2人將前往石桓島,一問之下,果然是去石桓島的地中海俱樂部。這下好了,線上冒險的團隊少2人。但他們本想帶著電腦過去,卻又不知網路狀況。根據之前峇里島的經驗,我認為房內應有無線網路。他們很訝異我居然去過,就問我好不好玩。

「不好玩,但請不必理我,因為我是怪人。」此話一出,他們也不問了。可能因為多少可以做為參考,所以最後還是問了。我的答案是:「不。環。保。both心靈&物質」,據說跟他們猜的很接近。

此時另一個朋友加入閒扯,而論調也很常見:
「要環保就別出國玩了。」「我是不想出國啦,但老婆要去,只好奉陪。」
「真的要環保,應該自殺。」「那也不對,應要共生,自殺只是逃避。」
「夠了,別再說了。」「也是,我明白XD」

乍聽之下,似乎地球面臨的困難都是人類造成的,所以人類一但滅亡,地球即得救。那麼,誰去清理沙灘上的萬古塑膠?誰去清理大太平洋垃圾帶?唯有人類的彼此影響,地球的復育才能更好。而且人類的問題不在無止盡的掠奪物資,而是對物資、生命的不尊重及不珍惜。

心靈的傷口無法治癒,逃避或消失皆是枉然。

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妙兒記趣

黃小安拿著手電筒, 邊咬邊看著我。我將手電筒搶過來,這傢伙居然笑了。應是很得意因為自己的預測成功了吧 - 只要我一咬東西, 爸比就會來拿走。
我將手電筒擦了擦,再拿給他,沒想到他居然不要了,還搶著將手電筒歸回架上,然後轉身咬別的東西...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順勢而為

本想從旭川到美瑛、富良野,再到登別、函館,但一到美瑛就發現訂不到任何住宿。也無法騎著單車遊玩,因為天正下雨。運用之前所學的哲學,看見事物僅有的「空性」,就發現應該到富良野去看北海肚臍祭。雖然美瑛觀光案內所的人表示住房全滿就是因為這個祭典。

到了富良野,我還是很不死心的去問了宿泊資訊,沒想到真的有旅館,雖然各方面都不太理想,但在看過祭典後,小朋友可以早點回去洗澡睡覺,就是很好的優點。

次早盤算著要再回去美瑛騎腳車,出門卻又見下雨。因早上助人搬行李,老婆得以和獨自旅遊的香港女性交談起來,更得到正面的資訊-下午會放晴。我們眼見機不可失,於是回到美瑛,也訂到了車站旁的民宿。堆放行李後,我們立時租借腳踏車,展開行程。車行許久後,天色愈見陰暗。在展望台前,大雨傾盆而下。我們趕緊找了遮雨之處。卻見前方正好有小吃數家,心想不如先去用餐。點了數種小品,也發現安安愛吃這裏的馬鈴薯,於是一個去皮的馬鈴薯可樂餅都拿去餵安安了。樂樂的大蕃茄吃完之後,安安也餵完,天氣居然也放晴、後續行程於是得以接著展開。

老天爺的事,沒人管得著,與其想著無法照著計劃走,還不如順著老天爺的心意來改變決定。對老天爺可以搖頭嘆息,也可以讓自己悲傷一整天。但是看到事物的「空性」,撇開情緒著手想辦法解決,才能完成計劃或達成目標。

這次的北海道行程,看來仍會繼續順利下去。

P.S.北西的丘展望公園前的小吃:馬鈴薯球不必調理居然很好吃、蕃茄又大又便宜,大家別錯過。

2010年6月28日 星期一

小綠

她的臉,「被我們家狗狗抓傷。」我不再問下去,怕她難過。過了許久,才見她拿下臉上的ok繃。
很少見到她笑,和女同事聊天時,才會有點開朗。上班穿著拖鞋,感覺仍是個孩子,連走路的樣子都毫無女性的魅力。但苗條的身材和年輕、自然的體態,有一種不造作的吸引力。

我注意到她臉上仍有淡淡的疤。「沒什麼關係。」「這麼看得開?」「也沒其他法子了」「可以去果酸換膚啊。」「哦。」天曉得她是不是真的看得開。

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浮世對(1)

沙苟雷德:「日安,沙爾皮氧。日安,辛普利曉。」
沙爾皮氧:「日安,沙苟雷德。日安,辛普利曉。」
辛普利曉:「日安。」

沙苟雷德:「上個月我們見面時,談過天體運行的原理。想不到經網路一傳播,相信的人愈來愈多了。」
沙爾皮氧:「有拜望遠鏡愈來愈容易買到,而且數據吻合的程度極高啊。」
辛普利曉:「...」

沙苟雷德:「不如我們一起吃個飯,順便聊點別的吧。」
沙爾皮氧:「樂意之至。」
辛普利曉:「一起去麥當當可好?」
沙苟雷德:「好啊,我們全家昨晚才去過,我很推薦大當堡呢!」
沙爾皮氧:「...」
沙苟雷德:「沙爾皮氧,您不想去嗎?」
沙爾皮氧:「速食不好。」
辛普利曉:「何以見得? 速食方便又好吃,不用餐具,點了就拿,拿了就走,豈不快哉?」
沙爾皮氧:「正因為快,所以不好。」
沙苟雷德:「願聞其詳?」

沙爾皮氧:「如果是為了保留食材的原味,所採取的簡單快速處理,這種速食方法,我可以接受。但是為了求方便快速而發展的速食產業,敝人不敢苟同。」
辛普利曉:「怎麼說?」
沙爾皮氧:「兩者看似相同,但在動機不同下,所代表的系統也有所不同。前者是料理人為了讓食用人可以品嘗到食材的美味及及健康為出發點,其包含的系統是感情的交流體系;後者則為一種商業化的行為,其包含的系統則是金錢物慾的體系。」
沙苟雷德:「那有什麼闗係呢?」
沙爾皮氧:「舉例而言,感情的交流體系像是父母親對子女的關愛,每天選出最好最適當的食材,再以其專注的精神做出最好的料理給一家人在餐桌上享用。而一家人圍著餐桌分享彼此的感受,相互關懷及支持。這種緩慢的生活步調才能活出最好的生命品質。而充滿愛及包容的環境中,才能學會對事物的尊敬,才不會以物質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世界,而一味追求財富、權力、享樂,最終虛渡人生。」
沙苟雷德:「啊,真是聞所未聞。那麼金錢物慾的體系又如何了?」
辛普利曉:「而且,您彷彿不讚成商業。」
沙爾皮氧:「也不是說不讚成,如果是為了理想,那麼從商獲取適當的財富,我是相當讚成的。但現今的商業化社會,其實是許多負面循環造成的。也就是從失去精神上的富足開始,人類以物質填補內心的空虛。加上前二個世紀物質科學的進展,加速人類發展出機械化的宇宙觀,毫無情感地對環境掠奪,而工業、商業更因講求效率及速度,忽略了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對環境的尊重。尤其是速食業,處理食材、集體飼養動物,都十分的功利、物化,只因為要賺錢。」
辛普利曉:「但不可否認現在的世界是資本主義的世界,也顯示人人都愛資本主義啊。」
沙爾皮氧:「如果資本主義獲得全面勝利的話,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疾病,包括精神上的、生理上的、新型的流行病。如果資本主義得全面勝利的話,就不會有這麼多社會問題、犯罪、少子化、政治貪腐、毒品問題。」
沙苟雷德:「這些問題怎麼說是商業社會造成的?」
沙爾皮氧:「不,不是商業社會造成的,而是人類失去了道。人無道,社會無道,國家亦無道,是失去道造成的。而商業的利益優先,是失去了『道』的社會的一環,也加速了惡性循環。速食文化只是這種循環的具體展現之一。」
沙苟雷德:「有這麼嚴重嗎?」
沙爾皮氧:「講求速度,通常是指時間不夠。時間為何不夠?通常是出自競爭。與同事競爭,與同業競爭。競爭的必要與否,我們可以擇日再談,不過別人為何要競爭掌握不住,那麼自已為何要競爭呢?在下曾經在業界工作過,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也是擇日再談。但是講求速度的結果,卻是忽略了太多重要的事-內心嘶喊的部屬,需要幫助的同事,父母的需求、子女的需求。我們以為省下來的時間,可以更有效的利用,以讓我們求得快樂及平安,但卻剛好相反。」
沙苟雷德:「速度和效率是相同的嗎?」
辛普利曉:「乍聽是這樣。」
沙爾皮氧:「我的看法是,速度只講求表面的效果,忽略了感受,久而久之可能會不擇手段。而效率是指兼顧全局的情況下,所採取的最好方式,包括對未來的考量。也就是一個只求眼前的功效,一個有遠見、有同理心。」
沙苟雷德:「舉例來說?」
沙爾皮氧:「父母如果忙於工作,對於孩子未給予關懷指導,反而以玩具、物質填補他們心中的感情需求,那麼這樣長大的孩子不但很可能走偏,而他們的平安喜樂用再多的物質也無法達到。長期看來,並不是一個好主意。」
沙苟雷德:「嗯,有理。」
沙爾皮氧:「主管如果只看員工的表現,尤其是公司利益掛帥時,而忽略員工的家庭、個體差異,那麼長久看來,員工對公司的關係也只是以利益為優先考量。」
沙苟雷德:「嗯,似乎是這樣。」
沙爾皮氧:「國家如果一味的以嚴刑峻罰來對待犯法的人,不知用心傾聽犯人痛苦嘶吼、不知解決系統性的問題、不知以系統性的方法輔導更生人重新融入社會,那麼只是遮掩其腐爛之處,整個國家危如累卵。」
沙苟雷德:「嗯?這是因為短視、只講求速度嗎?」
沙爾皮氧:「正是。流浪狗造成問題,政府為了顧及國家形象,而人民也都只看問題的表面,最後祭出的方法是補捉及撲殺。誰又曾經聽過這些視人類為主人般的生物,其求生的悲歌?是的,為了快速解決這個表面問題,人們沒有時間傾聽及感受流浪狗的悲哀、沒時間從教育著手告訴人們尊重生命、沒時間治本,連治標都用最短線的方式,反而讓物化生命的意識加速傳播。接著來的就是更多人不再尊重他人及自已的生命。講究速度,為禍無以為甚。」
辛普利曉:「這聽起來是個多重因果關係,並非只是講求速度造成的。」
沙爾皮氧:「是的,但速度卻加速了這個現象的發生。因為人們無法放慢腳步好好的思考、用心體會,無法將心比心。」
辛普利曉:「嗯,我得想想。」
沙爾皮氧:「再提到最近很紅的線上遊戲夭獸世界,原本的遊戲充滿了故事性及操作的挑戰、戰略思考。其中有些故事甚至指出了凡事不能只看表面的道理,例如兄弟會首領老范因為不願抛棄兄弟,所以帶領著遭受國家踐踏的兄弟作亂-讓人思考正邪的意義到底為何。整個遊戲以如此的大小情節交織而成,的確不失為一傑作。但近來因不知明的原因,遊戲的進行變成了打寶、快速殺怪的無腦腳本。緩慢的體驗及冒險消失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比較彼此的每秒傷害及裝備競賽。」
沙苟雷德(驚)
辛普利曉(汗)
沙爾皮氧:「怎麼了嗎?」
沙苟雷德:「我肚子好餓,不如到寒舍用個便飯如何?」
辛普利曉:「也好,我不想錯過任何一個熱劇呢。」
沙爾皮氧:「熱劇是指最近社會流行的熱利亞國出品的戲劇嗎?就是那個很紅的Lost Girls的國家?」
沙苟雷德:「是啊,您不知嗎?」
沙爾皮氧:「這個也是速食文化的代表。」
沙苟雷德(大驚):「真的嗎?」
沙爾皮氧:「正是!這個國家的戲劇及文化作品,普遍有一種現象-以包裝代替實質內容。包裝手法可以用美女、俊男、低級笑料、人類原始慾望等等。缺乏創意、深度及值得用心感受的生命價值。不論是戲劇、歌曲、漫畫,如出一轍。」
沙苟雷德:「說來聽聽。」
沙爾皮氧:「以很紅的Lost Girls來說,她們的舞步簡單,歌曲了無新意,但是面貌可人,許多動作都是在展現原始的本錢。聽者觀者會搞不清楚到底是底是音樂吸引人,還是原始的本能在蠢動。也就是,人們在百般無聊之際,被原始的衝動填補了內心的空虛,而似乎又有了追尋的目的或一時的快感,但是卻永遠得不到內心的喜樂。她們展現的外在吸引力,永遠快而有效,但只能維持5分鐘。只要能用心觀察自己的反應,遲早會發現這回事。」
辛普利曉:「那麼很紅的介紹世界各國歷史的漫畫又如何?」
沙爾皮氧:「劇情千篇一律,而且毫無創意。只是把教科書用漫畫人物說出來罷了,穿插的笑料跟本算是讓人冷得發汗。但在這個講求速度的社會,似乎正中下懷-人們不必花時間思考,只要獲得短暫的滿足即可。但殊不知這種短暫的滿足,正是惡性循環無法打破的最大原因。」
沙苟雷德:「嗯,我們還是快點去吃飯吧。」
辛普利曉:「正是。」
沙爾皮氧:「...好吧,一不小心說太多了,造成各位不適真感抱歉啊。」
沙苟雷德:「好說好說。」
辛普利曉:「知道就好,下次不許了哦。」
沙爾皮氧:「那麼我們下次要討論競爭嗎?」
沙苟雷德:「吃飯先,哈哈!」
辛普利曉:「切。」
沙爾皮氧:「...」

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女性的力量

話說張無忌幫謝遜及周芷若驅毒,驅到第七日上,忽覺她體內有一股陰寒的阻力,跟他送過去的九陽真氣相激相抗,周芷若雖盡力克制,仍不易引導九陽真氣入體。......張無忌隱隱覺得她體內陰勁此時雖然尚弱,但日後成就,委實是非同小可,贊道︰“芷若,尊師滅絕師太真是一代人杰。她傳給你的內功,法門高深之至,此刻我已覺得出來。你依此用功,日後或可和我的九陽神功並駕齊驅,各擅勝場。”

語言給予人類的暗示很不可思議,例如「陽」常和「剛」一起用,以「陽剛」來形容男性;「剛」亦和「強」一起用,而成為「剛強」。久而久之,常會讓人有錯誤的刻板印象,即屬陽的男性是力量的代表,即使老子早就告訴我們:「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話說這次巴西出差,地陪告訴我們一個歷史,也再次印證了女性的力量。話說巴西和美國的白人在立國初期都到非洲綁架黑人到新大陸奴役。男性上了手鍊腳鐐以從事苦力,而女性則負責做家事及哺乳的工作。這些白人小孩出生之時,當然不會像大人一樣天性會歧視不同顏色的人種,所以基本上是天真可愛的,這點無庸置疑。而黑人女性在哺乳之時,想來也和這些白人小孩建立了相當深厚的情誼。無論是哺乳之恩,或是撫育之情,造成幾代之後,在巴西這個移民國家少有膚色的種族歧視,或者說沒有黑人白人之間的歧視。而巴西的棕色人種也特別多,甚或黑人會生出白人寶寶而白人會生出黑人寶寶,只因隔了數代基因又再次突顯。女性以其獨特的力量,綿綿然,細細然的影響著人間事物,慢慢地隨著時間而改變不合理的事。比起用戰爭、流血來革命,其造成的效果不但和緩而更加有力有效,豈不令人謂嘆?

另外,ted.com有一個演說也在告訴我們相同的事-破除剛即強的思維,擁抱心中的女性特質,柔亦可為強:
http://www.ted.com/talks/lang/chi_hant/eve_ensler_embrace_your_inner_girl.html

下次看到外表剛強的人,其內心的狀態是相反的也極有可能的啦!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亂而無道

看著自己大口喝酒, 大口吃肉。看著自己侃侃而談, 東評西價。亂矣亂矣,無道也。
我不禁有點自責,但卻又意識到不該自責。這些都表示小我異常熾盛,大我消失無蹤。但我意識到了,而且有些當場就意識到了。我咀嚼著肉塊,感覺肉汁在我嘴裏的滋味,我試著回想這是否為打從遠古開始的啫血,我完全沒有概念,找不到蛛絲馬跡。
我試著從別人的談話中,感受自己的價值,也感受自己其實很想要別人重視自己。所以當他人有勢利的行為時,我也常有衝動想告訴他人自己的輝煌歷史。這也是種勢利,但,還好我看到它了。
如果事情有那麼多要處理,那麼要如何才能安然從容? 這在商場真的很難嗎? 如果事情要完成,必要靠很多人的幫忙,如果沒人可幫,就得靠自己了。那麼又如何有足夠的智慧以不涉及價值判斷及特殊立場來完成? 又如何能從容不迫? 隨時觀呼吸嗎? 好吧,來試試,再來試試。但可以知道的是,自己的步調會受外界事物不斷牽動,而讓內心及行為煩亂。這個商場的修練,真的是個很難的考驗。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死刑對答(3)

A:我很好奇,我的兩個小孩都是那麼的天真可愛,從他們出生開始,做了多少令人瞠目結舌的事,包括無法分辨自已的排泄物是什麼而在手上把玩,包括無法明白馬桶裏的水是什麼而將手伸進去攪動。這樣的孩子,會長成這樣的兇手,令人無法相信,但卻是事實。那麼我們可以將這種罪行完全怪在“十幾年前還是個天使“的年輕人身上嗎?如果這個年輕人要負全責,那麼我們為何要有所謂監護人?在他的成長過程,受過多少的心理創傷?曾經有多少次需要他人指引在社會生存的應有調適?其他孩子、老師是否在他成長過程也無意成了幫兇?他的父母可能要負最大的責任,然後是他的同學、所接觸過的成年人,老師。然後是他父母的父母,然後是父母的同學、所接觸過的成年人,老師...。如果說18歲以後要對自已的行為負全責,那麼18年來形塑他的人格、心理的種種人事物又要誰來負責呢?

請停止將系統性的問題怪罪在單一個體上吧!沒錯,這個社會充滿了許多真情、溫暖。但是矇上眼睛也無法躲避的是,有太多無情、殘酷的事發生在同一個社會。光是將他的生命奪去,就能蓋掉這些冷酷事實嗎?

J:設身處地很好,但這件事歸咎於系統是不太現實的,一種米養百種人,人也始終要獨力承擔一些事情。而受害者的心不是藉此平撫、但能藉此停止受折磨,他們才是在吶喊的人 吧。

A:要如何指出尚未考慮週全的事,而能讓討論繼續下去,又不會傷害到任何一個人的心情?這種智慧好難。就好像許多辯論到最後都變成意氣之争一樣。就好像許多事情最後的發展都會失控,因為人們是多麼容易受情緒的牽動啊。(我不是說特定人物,請明察。這只是個感慨。)

所謂的不現實,其實是一種貪圖方便的變形-由於我們不願付出社會成本,由於我們不願從根本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用最快卻最不公平的方法來對待另一個受害者,也就是犯人,用人類最沒權利做的事來維護眾人之便-奪去他的生命。如果一個人勇於承擔一件事,那麼我真的很替他高興,因為他被教育的很好,而且理性、覺知等特質都發展的很好。但有多少人有這種幸運呢?如文中犯人一樣,難道他真的受過這麼好的教育還犯這種錯嗎?我想很難。

那麼受害人怎麼辦?改變以牙還牙的古老思維。難道已廢除死刑的國家沒有受害人?再想一想自已為了生存又殘害了多少生命?雖然許多人會認為除了人類以外的生命,本來就是食物鏈的較低階級。如果是這樣,那麼有錢人,或高智商者、或孔武有力者,是否有權奴役其他人呢?我們是否也認為所謂的精英份子有權奴役我們?我想大家都有答案。所以東西方的宗教都在強調寬恕,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想想自已就明白自已是多麼不完美。犯人獨自承受無期徒刑已是卑微的人類、不完美的人類的所能做的最嚴厲的自私行為了,不要再錯下去了!

但無論如何,廢除死刑是不適合目前台灣社會的,唉...

W:當一個人成長為成人, 甚至是在有思考與行為能力的人的時候, 就應該也必須為自己的所有慾望與行為負責, 而非在犯錯與犯罪之後, 才會環境讓他變成所謂的"罪犯"或"罪人"...在不堪與苦難的生長環境也有努力求生存與用盡心力求上進生活的人, 再好的成長環境也可能會有墮落與自我放棄人生的人...這是對與錯要怪在他們的成長環境嗎?? 其實不然...人之所以為人,最基礎的價值是在於對自己負責不是嗎?? 如果每個人都有絕對的自由權,一個喜歡穿著輕薄點的女人,這樣的行為有所謂的原罪嗎?那麼海灘上穿著比基尼的女人不就都是罪人, 但可看見與聽見的案例是強暴犯與強姦犯最常說的理由就是因為被害人穿著暴露吸引他們犯罪,這樣的理由是也能被接受嗎???
這個世界過得不快樂與生活辛苦的人多的是, 如果每個人都是靠自己的慾望在完全本我的主義下生活, 還有什麼樣的人權是可以被保障的...

一個老廣告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句話是對也是錯, 並不是所有的事情所有的欲望都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教育的意義除了開發每個人的生存能力與潛能之外,另一個反向的重點就是讓人學會設限, 不管是社會道德、約定俗成的規矩、強定的法律都是會了保障每一個平等人權所設下的共同契約, 這契約不是不滿意就可以不要的, 也不是因為抱怨與怪罪就可以被便宜的, 價值與公道是自在人心...

A: “成人要對自已的行為負全責“,這件事,如果不是用在管理學的陳腔瀾調中,而是用在法律中的話,那麼這件事和死刑存廢是同一件事。不能拿這件事來反對廢死刑。基本上廢除死刑就是就是認為“成人“的過程有太多環境(包含人事物)因素,而要讓人負全責實在太不公平。
當然,相同環境下,出來的結果當然有可能會不同,因為初始狀態不同,即使環境一樣,結果也會不同。但這不影響系統思考的觀念。例如每個人的血型不同,基因也不同...。(這是做實驗要注意的事之一)
Dear W, 至於人的基本價值是什麼,可各方說法不同,因為價值觀本就不同,這個觀點和人本主義在廢除死刑的議題裏的到底代表什麼,我真的看不出來@@?

死刑對答(2)

S:死刑是在法官判決時還有一個最後絕招的選擇,畢竟對某些人,死刑是有最嚴峻的嚇阻作用。
A:不,生命太可貴了,任何人都無權剝奪他人的生命。我們這些平常人,沒人和死刑犯有同樣的遭遇,沒人可以保證在同樣的境遇下,會不會犯同樣的錯。就算保證了,也沒人會信。所以他們也該得到相同“再一次的機會“,例如讓他們重新認同社會,讓他們得到心理治療。但是這些不一定有用,因為他們就是因生存資源不同常人,所以就算給他機會,也不見得有用。這種系統問題,以取小我之生命以全大我之私而得以摭掩,是完全不可取的。所以先進國家廢除死刑,尚留有無刑徒刑,及許多相關的治療、課程及配套,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雖然不一定有用,現代心理學畢竟尚有其極限。因為在心理產生作用之前,還要有倫理產生作用。否則肉食性動物如虎獅等不早該羞愧而死?那些父母不照顧子女的物種不早該心裏坑洞如谷,彼此殘殺?

另外,嚇阻如果真的有用,就沒有死刑犯了!只因犯罪的那一瞬間,早已不是理性在引導,而是情緒、仇恨在引導犯人的行為。甚至連謀殺也是長久的情緒及生存資源缺乏所累積的行為。
S:你無法知道法規對那些最後沒有殺人的人是不是有嚇阻的作用。要不要判死刑是法官可以決定,所以我說這是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對人腦的發現還不足以知道如何運用治療途徑去解除一個殺人魔極盡所能的殺人意圖。而我也先說了,這樣的方法是在人類進化到某個程度的心靈層次之前可以採取的。
A: 1. 法官也是人,學法律的未必有那麼大的系統思考範圍、也未必明白該殺人犯的生長背景,甚至連去明白的動力都沒有。更甚者,難道當法官的沒有自已的心理坑洞嗎?難道其裁量權不會受自已的背景影響嗎?廢除死刑,就是要確保一個人永遠沒有資格去審判另一個人。這才應該是最後一邊防線。
而所謂的殺人魔,難道沒有其系統背景嗎?我們來看任何一個戰爭英雄殺的人,會少於我們所知的任何殺人魔嗎?尤其是愛因斯坦對原子彈的懺悔。那麼,成為英雄,只是以人類社會的角度來決定其是否英雄。而殺人魔也只是以人類社會的角度來看而成為殺人魔的。那麼,生命是人類社會所給予的嗎?如果不是,那麼誰有資格奪取?更何況任何罪行都可以說是一個系統運作下的果而已,有多少人在無知下成了幫兇呢?
還不只如此,如果眾人口中的殺人魔自小受的倫理、道德系統就和平常人不同,那麼連心理治療都派不上用場。我們根本沒機會改變他!但這在一個社會中卻是事實-生存資源不同的人群,他們的觀念先天就不同。

2. 正好相反,尤其是人類心靈還未進化之前,更要採取廢除死刑。因為人的智慧不知他們無權奪走他人的生命,而其心靈也無法以同理心去看待一個殺人犯。所以更要廢除死刑以防止人們(心靈未進化者)繼續犯錯。如果人類心靈已經進化,那麼死刑反而不必廢除,因為法官沒有坑洞,能和本體接觸,自然曉得有同理心,曉得宇宙運行的道理,判除死刑是他決不會做的事。放眼歷史,哪一個得道者曾經奪取他人生命呢?唉。

2010年5月14日 星期五

如何踏出那一步?

57路往公司的路上,一個普通男人坐進了車最後頭的唯一空位。片刻後,上來了一位銀髮老婦,但可惜的是,車上所有博愛座都已坐滿。所以老婦只好抱住鋼管,在搖晃不已的公車上站著。台北縣公車對老人家來說根本就是種折磨-底盤高得不像話而且每個司機都在趕路,甚至連下車難以安心,等車的人也常因公車過站不停而望車心嘆。更何況是以超強的馬力和良好的剎車系統來和機車、汽車爭道-連壯士都很難安坐車上,更何況是老人。
這普通男人張望許久,老婦附近沒人想讓座給她。而他的座位離老婦有點遠,又是在這種倏動倏停的車上,要怎樣才能給老人家一個方便?他有點心亂,有點想放棄。內心掙扎許久後,碰到了一個很長的紅綠燈。這時,所有的藉口似乎都已消失,他站起身來,走向老婦。但一個年輕人A看見有位置,立刻採取行動,普通男人立刻拍年輕人A的肩,並簡短說明是要給老人家的。於是他又往前走,一位歐巴桑也採取行動要坐到空位,普通男人又急忙請她讓給老人。最後老人家終於坐到了位置,而原本坐在普通男人旁的年輕人B也讓座給歐巴桑了。

最後,老婦和歐巴桑開心的在車後聊著天。艱鉅的任務總算達成。

我們常會不去做自已認為正確的事情。可能是安於現狀,可能害怕改變,也可能是擔心別人的想法,陌生人的想法、同儕的想法。這些因素常會阻止我們去追求自已的理想,理想的事情、理想的人、物。這時候,需要什麼樣的契機才能讓人做出改變?在我來說是對事物的洞見,一個讓我相信並堅持的價值。這樣的一步,看似平常,實際上也一定平常,但內心也必定改變了一點點,那麼累積了許多這種改變,會長成什麼植物,開什麼花結什麼果呢?不知道,這屬於心理學的領域。但相信在面對未來及抉擇時,會更有勇氣追尋理想。

那麼我們是否也可以從「做平常想做而沒做的小事」開始呢?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勇士的幽默

主管出差去,許多事情落到我頭上(Why me?)。平常沒事還好,週二一開會,挑戰就來。當同事們把問題一個個倒出來後,我開始一字字聽,一句句解。厭煩的感覺不禁湧上心頭 - 怎麼那麼多事?當年當主管的感覺再度浮現,所不同的是 - 如今我帶著覺知。

從前的我,一心要將事情做好,每個細節都不放過,每件事都要仔細追踪,直到做好。追根究底,發現了大大的「我執」在內,這是他話。而且,看事情的角度死板板的,認為公司利益至上,唯公司有利,則個人有利。這個系統原則正確而不必改變。每件事都嚴肅對待的我,加上處理的事務是設計驗證、客戶服務,也就是公司所有負面事項都倒向我這來,即使我努力去承擔,卻也擋不住負面的力量。

一年半後,我回來了,帶著成為勇士的期許面對種種挑戰。很快的發現,負面的事物仍未改變,甚至還有點增劇。我冷靜的內觀著一切情緒、思想,以及那些厭煩、單一角度的反射思維。直接面對它,承認它,最重要的是用更大的系統、更多不同的個體角度來思考面對的每一件事。事情起了變化。

從不同個體的角度來思考,很容易發現每人信仰的價值不同,所以面對事情時的態度就不同。勉強獅子吃素,恐怕不易,除牠自已願意。
從更大的系統來思考,也很容易發現凡事都像兩面開口的劍,一面解決了問題、另一面製造了問題。「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無欲以靜,天下將自定。」這種智慧太高,我還參不透。但在不同的系統中思考,則縮放自如,找到合理的最大利益,也未嘗不可。
如果一個組織找到老虎當貓養,老虎不是變貓,就是吃不飽走人。變貓有錯還是吃不飽的錯?用幽默感來面對每一件事,就是在許多不同角度之間,找出一個大部份人都可以輕鬆面對的看法。也就是心智已不再固守著自已的看法,而能用他人、眾多不同背景之人的看法來解讀一件事。之後,則要勇敢面對問題、處理問題。所以,自我開始崩解、大我開始成形。如果思考的系統不斷增長,如同宇宙、如果思考的角度不斷增加,擴及每一人,基本上你已與宇宙同心。如果不再有反射性的求生思維、反射性的固守「我執」的看法,而時時都保宇宙心,那麼你與宇宙何異?汝即道也、道即汝也。

現在的我會說:問題果然一直存在,那麼挑戰這些問題不就令人雀躍不已?問題果然一直存在,那麼機會之門等於一直開著,活在世上不亦樂乎?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死刑對答

wu:關於"死刑"存廢議題...   近一百年來的歷史,歐美這些所謂先進人權的國家,發動過多少戰爭,殺死的無辜人民更甚死刑所殺死的人數,也許人命的價值不是因為多垮可以評判哪一種才是"罪過"... 如果說因為"反恐"而發動戰爭是一種合理的正義,為保護大多數善良的百姓,死刑的保留何嘗不是為善良的人們保留生活無恐懼的人權... "死刑"不是處罰有罪的人,人都死了還有什麼賠償社會可罰的條件;對於受害者禍受害家屬也不會有所謂等值"賠命"作用;"死刑"唯一的作用,是警世與警惕想要犯罪傷害別人性命自主權的人,作為對等對於不尊重生命、自由、財產等人權的歹徒有一條人類社會最後的共同制約...
huang:我覺得不該用一個小部份來取代整體的全像。當然不能否認的,有典型存在這回事,但永遠也不能否認有獨特的個體。例如用日本對華戰爭來做為日本人的全體象徵,甚或永久象徵。日本發動戰爭時,有多少人不願意打仗?我不清楚,但不會是全部。那麼想打仗的裏面,又有多少是深思熟慮後,認為要打的呢?我想百分比一定更少。
就像我深思熟慮後認為不該繳稅養一票無用之人,但我仍繳了(哈)
另外,也可以肯定的是,西方國家也有大部份的人不知死刑何以存,何以廢。只是我們無法統計死刑是否真有恫赫之力,而讓犯罪的比例變小,因為社會環境變動太快了。但可以明白的是,死刑存在,犯罪的人,或眾人口中「不可寬恕」的人也依然存在。而更值得讓人深思的是-其實每個死刑犯的過錯,人人都可能是幫兇啊。
wu:歷史存在的意義,不在於過去的時間長短,討論一段歷史是多數人或是少數人的共業;歷史的價值是在於對人類生命延續的經驗傳承與教訓警惕,人類社會學的進步就是靠歷史不斷進行演化的結果...
  因果總是相生相隨的,每個當下都是會有選擇權的,也許大多數人都是所謂的平凡人,所以是在於有選擇權的當下,卻沒有選擇讓自己得到不悔的結果,甚至更多的時候更多的平凡人選擇的是會後悔的結果,傷害、殺人的人就是這樣的極端普世價值偏差的選擇的一種,換言之選擇這樣的行為的人所得到結果當然不是可以被接受的;"死刑"就是保障多數人的一種社會價值的選擇權;
不論是哪一種刑法,都會有輕重的爭議性,重點在於每一個人的價值都不一樣;即使是"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也不一定是最正確與公平的民主作法,而"多數尊重少數"也不一定就是最佳的民主風範與德行一樣,有思索才會找到更進步的解決方案(社會或人類共同價值)...
  不平則鳴是一種可選擇的態度,而何種選擇才會造就是"公平"的結果,這是不可對等而論的,多數人或少數人都有過選擇權,保握當下就是每個人對於自己的選擇權提出什麼樣的聲音,人類社會與生命存在的正義才是凌駕於所謂的國家和政治正義之名之上...
  平等互惠的對待當代的普世價值,即便不是最好"公平"律法,但也會是維持現代秩序的一種方法,人性本善與人性本惡都是一體兩面,中庸之道在於維持這一體兩面的平衡,個人認為"死刑"絕不是最好與最終處罰方式,但是對於現階段的人類生態,這是一種維持生態善惡平衡的一種有用的方法。佐證在於人類過往數千年的歷史裡,一段亂世重典的朝代過後,可換來的是100~200年太平盛世,個人認為"死刑"的人命價值便是為後世消極警惕,與積極的教育造就太平...
huang:很高興看到對於死刑存廢的討論,而不是一味對死刑犯的情緒性批判。
人類社會的演化的確是靠著時間及種種歷史教訓。所以西方社會的進步,也在於至少看起來相容於廢止死刑,而台灣則不相容。
有關於當下的選擇,的確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點。從一級謀殺來看,台灣是判死刑的。但是如果是盛怒之下而起的殺機及行為,大部份都得到法院的減刑。其原因就在於沒有人能夠自外於情緒(在此不必討論得道者XD)。但是一級謀殺者有選擇權嗎?從系統觀及心理學來看,答案也是否定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受到良好(或極好的教育),知道守法很重要、也不是每個人都有十足的理性來判斷每個他遇見的事。從父母如何對待子女,到學校團體生活、社會媒體教育,每件事都形塑了個人的性格及他所未能察覺的潛意識。人真的有選擇的機會嗎?人真的有所謂自由意志嗎?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受到的制約不勝枚舉-媒體廣告的暗示,家庭成員的同化,同儕的壓力...。試想,當課堂上的老師未得到信任時,和你喝酒吃肉的同學及外面兄弟會不會得到較高的信任?又試想,社會什麼時候掀起減肥風而認為瘦的女人才美?(相信50年之前太廋的女人,多少會被認為是貧窮的象徵)我們真的有把握找出真正發自內心,完全未被異化的美女典型嗎?又試想,多少人未具備思考能力,只靠眼前的狀況行事?我們的情緒及理智引導著我們,而有多少時間是理智完全缺席而造成所謂情緒失控的?更何況對於情緒的處理,大部份是習自父母、及和父母相處習得的方法?我們無從百分之百確切得知極其冷靜的殺人魔是否全靠“理性“殺人,但我們不能因為有人罵了皇帝,就禁止所有百姓說話。因為大多數人都是平常人。平常得受潛意識指引,平常得為了求得生存而妥協,平常得以自已學到的法則來求生存,而不是社會的法律。
死刑的存廢,我認為不是著眼在刑罰的輕重。而著眼於人類自覺到無權去判斷另一個人的價值,更何況是奪去其生命。也因此,許多西方的素食主義者,不是因為宗教的威脅才茹素,而是出自於一種普世的關懷,認為沒有所謂絕對的公平,也因此沒有所謂絕對的正義。什麼樣的普世關懷?生存資源的實質不平等,而造就了不同階級,但不同階級間不應是奴役的關係,而應是合作的關係。如果資源比你多的人可以奴役你,你願不願意?多數人不願。但實際上這種情形存在嗎?我猜想多數人用力的點頭。但我們仔細想想,我們是否實質地奴役了其他的階級?是的,因為工作時數和所得不同。因為能力不同,地位也不同。因為腦的進化程度不同,所以許多本質上不同。於是有些階級成為盤中飧,有些階級成為饕客。所以我們自問是否真的有權判斷生存資源少於我們的階級嗎?以及他們求生的過程是否合乎“正義“?誰的正義?或許又有人問已經有了數億身家的人,還要貪污,就是罪無可逭。這種想法中隱藏的邏輯是,生存資源必為金錢物質。難道不可能是金錢物質所包覆的不安全感、對“父母親的愛“的渴求、和自尊自信?
這也回應了所謂現階段的人類生態問題。這個世界被物化了,人類社會誤認在物質科技的成就是一種完全的進步,卻忽略了心靈上的枯竭。我們被教育成追求各種成就,以滿足心中的空虛,我們以物質享受來填補內在坑洞。尤其是這個時代才需要廢止死刑。因為他們沒的選,他們的錯,國家社會的系統要負大部份的責任。尤其是我們不經意、或在無知的情況下助長的錯誤價值觀。包括如何看待物質不夠豐裕的人,包括如何被情緒及無明摭掩而造成的衝突,甚至造成孩子個性上的偏執,也包括我們不斷地付錢給第四台,助長物質文明及資本主義,讓商業形塑我們的審美觀、價值觀,還包含我們如何傳遞資訊給下一代-那些人你羨幕,那些人你蔑視,那些人你...。重法不可否認的可以得到秩序,但人心的和平喜樂,永遠來自關懷、體諒及自省。
另外,對於犯罪者的選擇,我寫得不夠清楚。應述明為一種是理性未引導其行為和另一種是他們根本不認為是犯法。
wu:不論是"贊成"或"反對"都必須要知道自己的中心思想是為誰而戰?為何而戰?
至於個人現階段仍維持贊成的原因,僅是取決於目前還沒有更加有效嚇阻與防範犯罪的方法...

不論是哪一種生存之道、循環之法都是有捨亦有得,諸相最終是空...

倘若同意"萬物平等",所有的生命都會是在同一個基準點上,每日所食,哪一種不是剝奪其他生命所得,即便是吃素食所進食的一草一葉又何嘗不是一個生命,生命的價值是在成全另一個生命或其他的生命...生存的法則,就是"自然"賦予的道法,人處其中法不離道,道自然會運行生生不息...天道無私無仁,勢必須靠人道行義,以求得"仁"...
"非心"為"悲",接不在本位與其位才能真得同理心,"悲者"非"義"也;"艸絲連心"為"慈","慈者"非"仁"也,此亦為天道,育德於眾(人性本善論)、善惡終有報(人性本惡論)才是管理社會群體之大法...
huang:有效嚇阻及防範犯罪其實都隱含了一個人必須對他的所有行為負責的邏輯在內。但事實不然,尤其是在處理死刑這種議題上。只因為我們不能將系統的問題,歸咎在一個victim身上。即使我們無法找到有效嚇阻及防範犯罪,我們也不能讓剝奪他人的生命以成就就大我(社會國家)之私。我也只是相信這件事。
佛教初立之時,其目的在離苦得樂,而將其法傳諸世人。其本意也在於慈悲的大願。如果一切是空,那麼又何必慈悲呢? 佛陀又何必傳法?
據我所知所謂"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即在我們的專注力已經強到可以分辨大腦在人類學習生存之道而給予的錯覺。也就是得以照見五蘊皆空。而這種路途也可能是人類再次進化的方向之一。
日本的佛教對於佛陀所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的說法是: 在這宇宙中,有使命是唯有我輩(人類)才能完成的。這個使命是什麼?
我沒有研究,答案可能是考古學才能提供。而我的猜測則是調和"有情",讓人類繼續進化。所謂萬物平等,並不是一個事實,或許道顯化為萬物,但實質上萬物的確不平等:
沒有相同的生命系統及食物鏈級等。但諸般物種受制於天性,無法做出選擇,唯有人類,有能力意識自己是人類,有能力在心靈層次上不斷提升自己。所以在諸物種階層中,我們可以選擇非奴役的關係,而是合作的關係。但如今物化的世界卻明顯是人類視萬物為奴的惡果。所以不同階級的人,才需要發揮慈悲之心,以調和諸「有情」。但這又不是破壞食物鏈,那是道的一部份。慈悲在此就顯出其意義:
一方面意識到求生(一己之私)所造成的錯覺(諸相),而使人類我執愈來愈重而離樂得苦,另一方面捨己為人(或熄滅自我)即能回歸大道,離苦得樂。那麼,不管因小我或大我而剝奪他人的生命,都不會是慈悲的行為,反而更加讓我執猖獗罷了。何況在大我中的小我,又有多少能力及機運可以自外於大我?
所以生存資源較多的階層,才要發揮慈悲之心對待生存資源較少的階層啊。
另外,關於佛教中「有情」的定義,不包括植物。雖然近代生命的定義是包含的。其中佛教的區分在於「意識」能力的高低,包含了能量及心理學、腦科學的種種不同,提供您參考。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從98歲的眼中望出去

今天外婆98歲的生日宴,很意外地看到她出現在餐廳,也很意外地看到她和以前大大不同,畢竟98歲了。會不會讓樂樂更加不想讓爸比媽咪變老呢?
席間,外婆不斷地用她的雙眼掃描著四週。尤其是我懷裏的安安。安安沒有樂樂那些感想 - 經過4年4個月的五蘊叢集的諸般想法,因為他才9個月大。所以他看著老人家笑了,而且伸手向老人家頸部的圍兜抓去。老人家沒反應,她在想什麼?好幾次,外婆望著我,我回望著她,然後對著她笑,她反而將視線移開。她是否還記得我?如果在思想、心智、情緒之外還有一個真我(或意識)存在,那麼認得我的是外婆的真我,還是她的思想記憶?
許多人年紀大了之後,常有身體不太靈活的時候,相信此時意識仍然清明。但是如果是腦部受傷的人,是否意識一樣清明呢?如果真我仰賴眼耳舌鼻身意等六識跟外界交換資訊,那麼在六識都不太靈活時,真我是否可以保持清明?腦部輕度中風時,有可能會忘記某些已學習的生存能力,例如下樓梯的方法。但是真我可否意識到自已無法下樓?真我向腦部汲取記憶資料才能操作這個身體?還是真我明白這些方法(下樓梯等),但卻無法操作身體?
良久,諸親友已半酣,讓我想起第一次大醉之時 - 身體無法控制自如,神智(真我、意識)倒是清醒得緊,曉得要保護自已,曉得要回家好好躺下來。那麼藉酒裝瘋和以酒壯膽又是如何呢?是否只是暫時抛下平常約束自已的種種法律、道德,去做自已想做的事?MIT也的確有研究可以改變人的道德觀 - 只要刺激特定的腦部位。相信有些行為是思想、心智引導的,而有些是卻是真我意識引導的,所以有人會酒後瘋,有人會一如平常。
同樣是98歲,有人仍是心臟外科的手術醫生,也有人照常砍著柴。但外婆中過風,還有著糖尿病。那麼這樣的身體又會如何引導心智、思想、情緒呢?失去了靈敏的感官時,真我如何運作呢?外婆是否認出這個怪怪的外孫和他懷裏的小子?移開的視線又在說明什麼呢?是否她努力地從腦海中尋找,仍一無所得,而無法完成五蘊裏的「識」呢?是了,安安沒有這個「識」,外婆無法完成「識」。也就是安安還未包含,而外婆包含之後,卻未能超越,最後又回歸到相似的狀態了。是否超越後的真我,就不必仰賴身體而能不朽呢?
從98歲的眼中望出去,會是看盡一個世紀之變的麻木或傷感,還是僅有要求身體配合的努力?亦或是真我其實已如如不動?

2010年4月24日 星期六

為台灣政府解套

最近常常練習不同角度的思考方式,其中碰到最大的障礙就是面對政府的時候。如果要獨善其身,這事好解,一如道德經所言:「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但是看待國家社會的角度,為何難於人際關係的處理?我突然間醒悟到一個可能的答案:後者很容易設身處地,或者以第三者的角度改變觀點;前者就很難了,因為你和國家社會的關係只有一個,所能做的最多就是,和總統、立法委員、行政官員對調。如此一來最容易產生的想法是-我一定做得比他們好,因為他們實在太OOXX了。(每人心中都會有這樣的OOXX吧?)

如此一來,此惑解矣。台灣政府之治,從此不再擾吾之心矣。如果從各個角度攤開來看,就可以發現雖然有許多可以改進之處,但台灣還算不錯,而且,有哪個國家沒有改進之處呢?有哪個國家已是烏托邦了呢?最近得到一些資訊,或許可以比較看看:

新加坡,兒童身體健康程度是世界第一,但兒童心靈健康程度呢?看到總生育率低,其政府至少採取兩個手段以挽救經濟:撫養小孩的賦稅優惠極佳、開放中國移民。單身及無子女者的短期社會公義被犧牲了,社會原本的秩序被擾動了。是否任何施政都像兩面開口的劍,一面解決問題,另一面製造問題?

美國,以西雅圖為例,其有翡翠城市之稱、數次獲得全美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然其消費稅居然高達9%,住在邊際的居民,都會開車前往他州採買。那何不搬離此城?想必事有其善及不善之處。是否人們或看最後加總結果,或看自已最在乎什麼呢?

除了在世界各國各住五年以外,似乎無法比較那一個社會是心中理想。而我更深切相信沒有一個社會可以合乎每個人的理想。於是乎各人隨遇而安,對於施政不滿,只能當茶餘閒聊之資?否則做了東,照顧不了西;看護南,而北淒涼,不亦多事乎?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誰需要解脫?

我無法了解為何要禪修、冥想。

禪修、冥想的確可以幫助今生正在受苦的人們,尤其是輔以哲理的解析。但是,如果今生過得爽爽的人,需要禪修嗎?

人生於世,雖不免生老病死,但如果視死為自然、努力照顧自已的身體,加上知足常樂,那麼今生為何要修行?君不見薩丁尼亞島的老人,超過百歲還在騎摩托車、砍柴;君不見沖繩老婦,抱著曾曾曾孫子,還笑嘻嘻的讓人拍照。這些人需要修行嗎?

除了這些快樂的人瑞以外,有些年輕人也因為青春、身體好而且過得很幸福,而駐足不進步。當然很多時候無慾無求,可以容易得到平靜喜樂,加上平常健康地看照身體,或許將來也和這些人瑞一樣,可以過著簡易而喜樂的人生。如果這樣,我們為何要禪修?

如果擔心未來會生病而想要得到心理支持,這樣的動機似乎不足。
如果擔心來生,那麼很怪的是-來生那個人,怎麼會是你?彼此的意識又沒有連結。為了來生而求道,一整個不能理解。(那麼小學三年級要不要為35歲的你努力啊=.=? 35歲記得小學生的事,但小學生完全對35歲無知啊。如果因小學不努力而35歲痛苦,那麼小學生會認為那個35歲的人是自已嗎?應該完全感受不到痛苦吧。那麼,小學生有努力的動機嗎?)

Bill Gates, Warren Buffett很有錢,他們一定有煩惱。但看起來他們還頗enjoy那些煩惱。那麼他們要禪修嗎?他們因靜坐冥想而「熄滅自我」的機率看來很低。

那麼,誰需要禪修以求得解脫?

胡茵夢在20年前的一本書的譯序中說:...這首詩像是預警,提醒我們不該再過度強調知識的重要,因為它可能只是微弱的星光而已。這個觀點當時看起來有點掃興,多年以後我才真正發現,無論我們在科學或其他領域裏多麼努力,如果不能建立生命之間更深刻的情誼,這些努力都是白費。

誰能給個提示?包含胡小姐在說什麼?

2010年4月18日 星期日

用心感受

如果還不習慣臨在的狀態,生活的步調應該要緩慢。

對了,是因為視覺提供的資訊很快、很有效。如果從小到大因為視覺帶來的便利而獲得強有力的生存競爭力,就會太依賴這個感官。但視覺卻十分十分容易造成錯覺。而其便利性也會讓我們忽略其他訊息而造成了無心及識別的錯誤。所以除了視覺之外,我們還得利用其他的感官來感受。當然,如果不經訓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那麼,常言道:用心感受。或許可以補足感官上的訓練不足。我的想法是: 當看到一個人在某個情境時,如果你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應可以自過去的記憶、想像的情境中,感受到對方的目前的心情。當然有時會有錯誤的解讀,例如對方的生長背景和你不同,或許他無入而不自得呢。但如果是凡夫俗子如我們,應該可以八九不離十地猜到他的心情。或許是求助、或許是悲傷、或許是荒亂。但如果你的行動很快、腦中想的是自己手上正在處理的事,那麼就可能忽略一個了讓他安心的契機。或許只是一聲「辛苦了」、「我來幫你一下」等,都可以讓他好過一點。但卻要明白的是,別讓自己陷入拯救者的情節 - 看清楚他應有的責任、義務,而我們要展現的應是友善及溫柔的對待,而非越俎代庖。

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

分析性禪修

前日要更新Speed Dome的firmware,但因之前的作業是更新固定的camera,所以一直都使用DC 12V的變壓器。
所以當我插上這個Adapter時,心中還嘀咕著:「怎麼這麼好,12V就推得動Speed Dome。可能功率夠吧,或者需求低吧。」
但是後來怎樣也看不到影像,網頁卻正常,所以怎樣都沒想到是使用了錯誤的變壓器。

事後再想想,卻發現其實心中的確急著完成這件事。也就是不在臨在的的狀態。這真的是項考驗,如果做事不從容,心裏想著其他的事情,就算遇到問題,也無法冷靜分析、思考。這的確是考驗,回到公司,雖然原本就預期有挑戰,卻沒想到真的這麼多、這麼難啊。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溫柔的堅持(二)

愈來愈多心理學的研究, 都發現小孩子不能打, 不能罵, 不能讓他感到恐懼。否則不僅對發育造成實質上的影響,對心理而言更因受壓抑的情緒、恐懼造成諸般缺陷。那麼要怎麼做到「溫柔的堅持」呢? 根據自身的實驗,真的發現一些訣竅。

首先: 改變『小惡魔』這個觀念。沒有孩子生來知恥守禮、三達德圓滿。也沒有孩子一學就會,一聽就永遠記得。想想我們大人自己,真誠的想一想,應該可以輕易的發現自己的不完美。那麼,停止在小孩、任何孩子身上貼這個標籤。

其次: 在面對事情時,保持清醒,也就是臨在的狀態。(可以參考許多生活禪、內觀法門介紹。這些法門不需改信某些宗教才能練習,因為那是與生俱來,存在人心的本性)如果不能隨時保持臨在,也要記得當時的心境,之後在回溯時才能根據這些狀態提醒自己要加強練習。例如發現自己生氣、沒耐心,真誠的問自己為什麼會生氣? 為什麼沒耐心? 通常會發現因為自己想去做其他的事而被阻撓。

接著: 察覺孩子心中所想,進一步認同、正視他的慾望,要清楚明白地告訴他,父母已經知道他想要做什麼。接著和他討論目前狀況的原因及可能有的解決方法。討論的時候當然也要保持臨在,才會明白你提出的方案,有多少是為了孩子好,有多少只是為了你自己,包括你想要脫離這個情境、去做其他的事。

結局: 你會看到孩子明白這件事,而且心中的想法也已經改變,而大人在解決問題之後,可以更有好的心力法做自己的事。當然,下次同樣的事會再發生,但是也必須用相同的方法去解決這件事。不能期待孩子一說就懂, 一學就會。因為大人也一樣,哈哈!

案例: 晚上九點五十分,樂樂想要再看一集DVD。
「爸比,我想再看一集。」
「不行哦,已經太晚了。」
「一集就好、一集短短的。」
「可是太晚了啊,小朋友要去睡覺了。」
「一集、一集、一集」樂樂開始鑽到你身上,附近的擺設及物品開始拉警報。
「好,小朋友聽我說,我知道你很想一直看下去。」你的意識開始主導行為,加強三向電壓,啟動流程。
「我當然知道你想一直看下去啊。可是小朋友太晚睡會影響你的成長啊,如果你以後不能跟王小容一起唸蘋果班怎麼辦? 如果你沒辦法長大自己賺錢買玩具,怎麼辦?」
「...」
「而且你已經看了一集了,再看下去你的眼睛會壞掉。你是爸比最愛的寶貝啊,不能讓你的眼睛壞掉啊。否則讓你一直看下去有什麼關係呢?」
「一集短短的就好。」
「如果你再看,那誰來保護你的眼睛呢?」
「一集短短的,沒關係。」
「那只能看很短的哦。」在意識主導下想了一下,嗯,10分鐘應OK吧。
「好!」孩子立刻平靜下來,而且也高興了。
「那看完要立刻去刷牙哦。」
「好。」

孩子OK了, 你也獲得十分鐘的清閒。只要多練習,相信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的!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兒童這種生物

和大人不一樣。

他可以在收到到聖誕禮物後,大聲地告訴你,「聖誕老公公送錯了」。因為不是他期待的閃電麥坤玩具組,只是閃電麥坤行李箱。所以呢?「送給安安。」然後呢?「聖誕老公公會再送一個。」他清澈又漆黑的雙眼堅定而和表情一致。媽媽只好開始瞎掰。爸爸在旁笑得快昏倒:這孩子怎麼會這麼可愛呢?

如果發生在大人甲身上,那麼大人甲很快就會沒人愛,也沒人送糖糖給他了。而且會被貼上各種奇怪的標籤:「沒禮貌!」、「不體貼!」、「沒家教!」大人甲的爸爸會怎麼想呢?嗯,我猜不出來。會覺得丟臉嗎?

兒童真的和大人不一樣。他到了阿嬤家,看到桌上有鳳梨和蓮霧,就開口問道:「阿嬤,請問你們家還有其他的水果嗎?」阿嬤:「那葡萄可以嗎? ==||| 」「好吧。」他清澈又漆黑的雙眼堅定而和表情一致 - 看起來還可以接受。即使爸爸在三天後聽到,仍然笑到沒力:我家兒子太可愛了。

如果發生在大人乙身上,那麼大人乙很快就會沒有朋友,也沒人拿機場買回來的巧克力給他了。而且會被貼上各種奇怪的標籤:「沒禮貌!」、「不體貼!」、「考!」大人乙的爸爸會怎麼想呢?嗯,我猜不出來。會覺得不該放狗咬人嗎?

到底是禮教害人,還是大家劃地為限,自限限人?難道真誠在兒童身上是可愛,在大人身上叫可笑?

嬰兒甫出生時,自我尚未在腦中形成,不管是在思想上或是生理上。生理上漸漸成形後,思想上開始愈來愈堅定地劃分起「自已」和「他人」。於是喜怒哀樂愛惡欲,於是具貪、有嗔、成痴。那麼真誠會不會是離苦得樂的一個起始點?從一個思慮後的委婉真誠開始,或許生活會開始喜樂起來吧。

2010年4月11日 星期日

內省再一

回原公司後,發現以前建議的一個新功能,被全面性的改良到所有產品上。而且發現這樣果然好用多了,有經驗的使用者應該會很感謝這種安排。心中不禁得意起來...。唉,又一個自我躲在後面。道德經說: 功成而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應是指真我不被隱蔽下,聽到他人讚揚,內心也無波瀾吧。一個個負面思想的後面,都躲著我執,沒想到俗稱的正面思想後面也躲著你啊。

回原公司後,有時候還是太好奇了一點,行為會不像認知中的大人。於是有些同事會出現異樣的表情。當然這些表情後面躲著某干的想法,但我未必猜得中,重點是根本不必猜。開始猜了以後,就發現"愛受注目的小孩"又出現了。這個小孩後面還躲著囂張的"自我"。

事後自省的發現真的很多,態度行動真要愈來愈從容才對,才有機會讓"真我"出來主導思想行為啊。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內省又一

對於寫小說,內心的確有點急。這個急,真的有「自我」在後面。一切是為了自已,有名、有利、有成就在後頭,所以無法安然、從容的完成。
但是觀念一清楚之後,書就看得下去了,而也感到應用另一個計劃來完成這件事。

就是在看書的期間,將小說的相關內容寫下,可收一舉兩得之效。

另外,為了訓練息滅自我,應訓練幽默感。每天都至少要一次。加油!


另外,又發現一件事。其實就算不臨在,只要還記得,再稍後分析中仍可以改正一些我執的觀念。
1. 為何對別人亂說話,會這麼火大呢?尤其是親人。原因有幾:
a、因為可能錯誤的觀念會造成錯誤的處置,事情可能變得更糟。
b、觀念來自於其所知之根據並不札實,或未經思考
2. 為何對老婆不信任我的判斷力會這麼火大?
a、這裏有個自我在內。因為「我」被輕視了。
b、那麼,為何老婆會不信任我的判斷力呢?是否因為我也常常不尊重她說的話呢?那麼我又為何不尊重她的話?原因可能來自於她的所知之根據並不札實,或未經思考。

那麼一個人的所知所言,如果根據並不札實,或未經思考,值得這麼生氣嗎?人類很好面子,其因很多。所以幾乎無法或者要花很大的心力,才能說服別人。尤其當你的年紀比別人小時。有沒有其他作法,或者是幽默的做法?

至少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
甲、預防錯誤的處置發生。並且了解並時常記住每個人的狀態背景不同,人生階段不同,甚至靈性的階段不同,對事物的了解程度強求不來。就像無法要求小孩子懂很多事物一樣。
乙、運用幽默感,用輕柔的態度、角度來看待此事。這得靠不斷鍛練的臨在!加油!加油!

2010年4月7日 星期三

巴黎是個很髒的地方?(2)

香榭大道,不如想像中那麼浪漫,其實很多地方有動物的排泄物。有人說,是因為法國人太自傲了,認為讓寵物隨處便尿,是他(牠)們應有的自由。我倒認為這個想法含有殘酷的真相。也就是說,當遊牧民族在草原上來回馳逞,宣稱他們所經之地皆為其領地時,牛羊好像只低頭吃草,並未給予意見,當然草中諸蟲也只管唱著人類聽不懂的歌,反正兩族無法溝通。直到有另一群人說話了,動口或動手之後,領地在兩群人之間「生效」了。也就是說,當巴黎「生效」後,其他的動物既無法明白這件事,也沒有適時地給予意見,所以人類想著一些「應當」發生的事,而動物照樣吃喝拉撒。所以,法國人看到真相了,動物雖沒有動口動手,但卻未必代表牠們同意巴黎的「生效」。同樣的,下次砍樹、建壩時,應叫有意見的動物來簽名,以免將來纏夾不清。那麼,該怎麼叫他們簽名?蓋手或腳印?好主意。但他們有沒有代表啊?否則全數蓋完要很久。技術上好像解決了,可喜可賀。將來我們的房契、地契,應該也會見到這些住民的signatures in any possible way。

◎ 我們撇開這些自欺欺人的玩笑,其實就發現法國人很行。他們明白這個真相。我不是要標顯法國人的優,其實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人也很行啊,他們反戰、想要回歸自然,只是21世紀的美國人好像就不太行。
◎ 中世紀時控制所有事物的組織也不斷改變,不再宰制人的生命、不再判決異種文化,嗯,他們也在進步,不管是不是種不得不。愈來愈多人,真的想要搞到這些動物的signatures,否則就不幹,就像口蹄疫時,如果牠們沒有signatures for committing suicide,人類也不該撲殺他們,因為牠們的群體感染,並不是他們自願造成的。
◎ 從前認為生來和其他人不一樣,叫disabled,中文更糟,叫殘障。但觀念開始改變了,這些人可以活得更快樂、創造自已的成就,這代表雖然物種的確有階層之分(包括以資源多寡來分層),但不代表不同階層之間應存在奴役關係,反而是合作、互助的關係。同樣的理念也反映在許多人回復以前的看法,認為有些人幸運達到成功、有些人不幸而有志未酬,而不是以loser和winner來區分,進而「成就」、「成功」可以定義得很多元、有很多不同的層次。對於生命的價值,也愈來愈多人看得更清楚,而不是一味追求權、利。

回顧歷史,從神權、君權、人權到人本,再到人道的演變,雖然一路血流成河、骨堆如山,所幸這些犧牲被標註了、這些教訓被記得了。更令人欣慰的是 - 呼應者與日俱增!。

所以,節能減碳,不再只因為這個世界不再適合人類居住,更因為我們不再物化這個環境、不認為人類擁有這個星球而可恣意掠奪。所以茹素保育,不再只因為甲烷為患,更因為意識到人類可以有所選擇、可以圓滿的說明仁愛的真義。即使今天真的將二氧化硫排到平流層而有效地阻止了地球的暖化,這些價值仍會繼續傳播而留存。

下次,如果又經巴黎,不同於人類的生物是否可以得到旅客的另眼相待?下次,如果踩到黃金時,是不是該趕快去買個樂透,以回應萬物共生的恩典?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何其有幸成為一個父親

首先大力推崇、感謝TED.com為大眾提供許多可敬、可愛、激勵人心的想法。從下面這個連結中,我們發現許多普世的價值,已經不斷地被反省、被還原為先知先賢所揭示的方向:一種更寬容,更溫和的成功哲學

其中令人有所感受的,不止一處。但讓現階段的我感觸最深的,是給予「父親」角色的定位 - tough and gentle,而母親的恩德則是snobbery的反義詞。演說者顯然是個心理學家,而且是個對於社會有深切關懷的心理學家。這也恰巧地呼應了所謂「溫柔的堅持」。

演化賦予雄性角色,多數集中在「殺」、「幹」,其中以公獅子最為明顯。在這種瘋狂及嗜血的dna影響下,雄性被貼上的標籤,其實也大多如此。但是常言也道:虎毒不食子。過去父親雖然愛護子女,但卻鮮少以gentle或是tender的方式來表達,直到社會漸趨多元、直到真實的價值不斷地被認同。

在職場及家庭,其實男性所扮演的角色,其實背後頗有「殺」、「幹」的味道。而有幸的是,育兒之後,開始反省不同的觀點及不同的價值;所給予的建議,也必須考量both tough and gentle。而將這種同理心推已及人後,重新發現了這個世界,因為你開始將有色的眼鏡摘下。你所思維的是一個觀照全局的方案,而不是高壓手法的流血革命。如果恰巧一些心理學的理論應用得宜,你可以具同理心地清楚明白其他想法,而不是強渡關山,在充份理解及溝通下,得到兩者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有幸成為一個父親,有幸得以開拓自已的小世界,有幸獲得小小的成長,有幸擁有小小的幸福家庭。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因果與戒律

目前的看法是:

多數人對佛學的誤解,就是認為輪迴與果報,是威脅或懲罰。對戒律的誤解,就是認為戒律跟道德有關。其實,這些只和「自我」有關,所涉及的是心理學而非宗教。

克里斯多弗言:息滅自我,讓真我進註你的身體,運用你的雙腿、雙手、你的腦子和你的嗓子,是極為困難的一件事。但除此之外,人生還有其他目的嗎?

戒律,只是幫助我們「息滅自我」的法門之一。而果報與輪迴只是自我更加堅固,而真我無法顯露的結果。

如果犯了戒,像喝酒吃肉、殺生、玩男/女人,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的確會有道德、法律的責任。從宗教的角度來看,就得看種種教義的看法。但從解脫的角度來看,其最大的問題就是心中的各種印記會更加的深刻,而自我更加堅固。各種情感,如嫉妒、歡喜、悲哀、憤怒、愛、惡、不甘等等,其實都有「自我」或其影子存在。而更堅固的自我,會繼續地沈淪,也就是再入輪迴。

如果殺生在宗教道德上有罪,那麼肉食性動物就不該出現在自然界。如果洩慾在宗教道德上有罪,那麼人類及各種動物就不該有性器官。當然,在人類的社會裏,殺生及恣意的洩慾在法律上必定是有罪的。但人類所制定的規則,也只是為了要維持人類社會的運作,完全不該視為絕對的是非。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巴黎是個很髒的地方?

香榭大道,不如想像中那麼浪漫,其實很多地方有動物的排泄物。或謂,法國人太自傲了,認為讓寵物隨處便尿,是他(牠)們應有的自由。我的看法是:人類何德何能可以劃地為王?在這廣大的地球上,人類何能劃出一塊叫巴黎的地,而同生在地球的動物不得隨意大小便?人類又何德何能可以砍划森林、興建水庫讓原本的居者失其家園?難道這些行為被掩蓋在國家社會的大旗下,就得其正義乎?再者,小如農田、居家,又豈是私人可以占有的?這種狹隘的人本主義,是否已開始漸漸消失?

可以確定的是,人類社會一點一點在進步:君不見,反戰人士愈來愈多,教會不斷進步-不再像中世紀時,控制所有事情,包括宰制人的生命、判決異種文化。愈來愈多人,不是以唯物觀來看待這個世界。愈來愈多人不認為人類有權宰制其他生物的生命。愈來愈多人不認為生來和其他人不一樣是disabled,進而可以活得更快樂而創造自已的成就。愈來愈多人回復以前的看法,認為有些人幸運、有些人不幸,而不是以loser和winner來區分。愈來愈多人明白「成就」、「成功」可以定義得很多元、有很多不同的層次。對於生命的價值,也愈來愈多人看得更清楚,而不是一味追求權、利。從神權、君權、人權到人本,再到人道,雖然一路血流成河、堆骨如山,但有人記得他們的犧牲、有人記得這些教訓。這些很值得欣慰、這些軌跡清楚明白,而呼應者日增。

所以,我們節能減碳,不是因為這個世界不再適合人類居住,而是因為我們不再物化這個環境、不認為人類擁有這個星球而可恣意掠奪。所以,我們茹素保育,不是因為甲烷為患,而是意識到人類可以有所選擇、可以圓滿的說明仁愛的真義。即使今天真的將二氧化硫排到平流層而有效地阻止了地球的暖化,這些價值仍會繼續傳播而留存。

下次,如果又經巴黎,不同於人類的生物是否可以得到旅客的另眼相待?下次,如果踩到黃金時,我會不會趕快去買個樂透,以回應萬物共生的恩典?

所謂靈修到底是什麼?

personal identity的問題,似乎是從唯物論的觀點來看待一個人,也就是我們所指稱的某人(或是自已)到底是指什麼?是小學三年級的你?十分鐘前的你?還是說完現在,現在即消失的你?是那個很多細胞死去,又也很多細胞新生的你?是呼吸空氣進去,進而成為你的一部分,而你不斷和空氣、食物、水不斷結合的你?還是想法不斷改變、情緒也不平靜的你?如果不是從唯物論來看,那是指身體、心智、靈體的你?是三者合一還是任意其他組合?

那麼靈修又是什麼呢?是在背後不斷觀察,不斷判別的那個意識?所謂靈修,是否意味將那個意識完全喚醒的過程?肯恩威爾伯的境界似乎多少有點這種意味。也就是不管在吃喝拉撒睡,喜怒哀樂,任何一個小片刻,任何一個長期間,意識都是清醒的,完全不受荷爾蒙、情緒、思想、前世經驗,今生境遇等等所牽引。

這是否為靈修的全部?感覺上像是小乘的目標,也就是自我解脫。而大乘的修法,是否乃以慈愛為輔助,讓一個人可以更快地熄滅自我,而能達到意識的完全清醒,也就是和太一,和道完全的連結?也可以說那意識即太一意識、即道的本身。是否鑽石途徑,結合的心理學方法,是讓腦的「自我」連結退化而加速這個“回歸“的過程呢?

除此之外,靈修有更高的境界嗎?有更值得追尋的動機嗎?肯恩先生似乎有一套見解,也就是所謂的全子及不斷的進化。這個問題隱含著意義的存在、價值的存在。但意義及價值,除了依附於「自我」以外,還有其他的依附嗎?那是否有依附於「太一」、「道」的意義?似乎愈來愈難解了。或許,我可以去問問這個問題。又或許,意義本來就是人所創造的,「太一」即「空」,那麼何來意義?何需意義?

2010年3月30日 星期二

五蕃茄旅館 - 耳朵俱樂部

本旅館有五種等級的房間,從最高級(最貴)到最低級(最便宜)為: 大石頭一塊、大石頭加布蓬、茅草房、竹房、木房。供水依房間等級為: 無、一盆、一桶、一缸、蓮蓬頭淋浴。

如果你一住五天,每天都有G.O.指導從體位法開始的瑜珈、禪、金剛乘教法、蘇菲教派修行、基督教密教修行、大圓滿教法等活動。青少年可參加Junior club。同理,各年齡層可以參加包含kid's club, mini club & petitis club。不用擔心語言的問題,從世界各地來的G.O.都會將所習的四種語言掛在胸前讓你知道。

中央餐廳供食時間為: 700~10:00、1400~1700兩個時段。只供應豆類、果核、果實類及青菜類。每人固定一盤,若有暴食者誤住本旅館,雖一定吃得飽,唯第二盤起收費為5倍、第三盤25倍,依此類推。若吃了第三盤,會在詢問客人意願的情況下,開始催眠治療、心理治療、NLP治療及冥想治療。

房間若有損壞,房內的修繕手冊會指引你如何修理。門口的掛牌,不是"do not disturb或please make up the room", 而是"I'll make up the room或please help me make up the room"。房內的整齊不是強制、只要在住宿時臨在、舉動時不留心念,其餘無限制。若要please help me make up the room, 則有G.O.會指導應注意的事項。意即,如果你有幸地入住一間雜亂之極的房間,打掃應注意的教法,會讓你快速成長。

通常旅館都建在瀑布附近、不過沒有守衛不讓住宿者之外的人進來。本旅館無權擁有一個瀑布。這樣的旅館誰會來住? 想來的都可以來,腦袋想來身體不想來的,可以有特別服務 - 讓身體先來後再經旅館的渡假活動、訓練成再也不需渡假的心靈。

所有收益都將貢獻給因區域主義而挨餓的人們,還有活化地球的活動,紅色留給蕃茄,綠色將留給地球。

這就是五蕃茄旅館 - Club Ear.


P.S. 在地中海俱樂部中,過多的食物,集中在同一個地點、不管是客人、侍者,看起來少有人珍惜食物。盤中食物有的多、有的少,居然都會有侍者收走。讓人不敢苟同。人們吃進過多的食物,需要額外的運動來將肥肉甩掉。夜晚需要酒、吵噪的音樂,才能忘卻煩惱。需要到此地渡假,才能讓疲備的心休息一下,事實是,到此地的效果很快就消失了。如果本來就已經歡了,那麼何需狂歡?

2010年3月24日 星期三

從纏足、教改到「那件事」

《小腳與西服》一書中,張幼儀的母親要幫她纏足,她因無法忍受那折斷筋骨的痛苦,大聲地哭叫。她二哥看不下去,請求母親把裹布解開,當時他母親卻回答:「如果我現在心軟,將來受苦的會是幼儀,誰會肯娶一個大腳婆?」

這事如果發生在現代,應該會有人大呼不可思議。但那個時代的確有婦女因為貞節、傳統而拒絕配合,而認為守婦道者必定要纏足、甚至大罵街上天足的女人不知羞恥。

再來看教改最惡名的一綱多本。其立意大抵是別叫孩子死讀書。但用在台灣學歷高高在上主義的社會裏就全然不同了,變成每一本都要唸過。而補習班更趁機賺得更多。別說一般父母,就連法官、醫師等高學歷的社會人,在面對孩子的未來時,也不禁認為學歷高點會比較放心。得以幸免的知識份子,或許只有哲學家中的少數。那麼試問教改好不好?那得看你站在哪個角度。又試問教改成功否?嗯,失敗極了!因為不適合台灣社會。所以台灣除了幸運者(或許有些是內心有坑洞待填),很少有人在受完正規教育後,為了興趣而繼續唸書。
又有人說,美國為了提高國家競爭力,近年來已開始將教科書的程度提高,而台灣卻做著相反的事。那麼,是否有人接著問,國家競爭力是一切嗎?追求經濟而枉顧其他是否有欠周全?

「那件事」又如何?我們無法猜出此時提出這項改革的意義及動機,因為扯到政治就很會扯到很多利益和黑手。有人說這是為了社會正義,那麼已經做了那件事的社會,沒有正義嗎?又說沒有人站在受害者家屬這邊為他們想,那麼已經做了那件事的社會,沒有受害者家屬嗎?無論如何,「那件事」顯然不適合現在台灣社會。

提到「那件事」就會開始有情緒,和伴隨而來的先入為主、刻板印象、月暈效應等等,會讓事理說不清。在你還沒開始說心理學、人道主義、社會人類學的道理時,你就已經被污名化了。就像提到「那個人」的名字時,大家就不由自主的恐懼起來。

那麼回頭看看,勸戒纏足是怎麼成功的?從小學課本開始再到傳播媒體、當然也不能忽視早年西化的知識份子領頭。
現代呢?一個考7分就有大學唸的社會呢?我們反而未看到思考及辯論,甚至少有人問過一聲為什麼。只有情感、情緒、負面的情緒。就算曾有人問過為什麼,也只是台灣教育式的為什麼,一個填充題式的答案,就足以讓大部份人繼續判斷及情緒化。這種教育無法讓你從氣候、地埋、歷史、文化人類學等等角度來思考為何唐代會有盛世,同樣也無法讓你了解為何「那件事」被那麼多開化社會接受。

現在的非裔美國人,大抵會感謝林肯,但林肯死於當時非裔之手。因廢奴當時只適合北方,對南方來說,就像要過瘦的model吃胖一點一樣,即使這樣比較健康,但她卻因此丟了飯碗。那件事該不該做?該!但要先「洗腦」,就像要先將美女洗成豐腴外貌後,才能叫model吃胖點,光是立法禁止必定枉然。

2010年3月1日 星期一

生活的覺知

◎3/1晨起,將海苔盒內的屑屑吃淨,隨手將盒子丟入資源回收筒。在捷運上猛然想起,那時心是不安的、未存感激的。也就是本我並不存在,以致行為「求速」而不安詳。對盒子要敬,並非萬有靈論,而是若本我尚在,應起感恩之心。

◎捷運站中乍見一廣告,其中美女令人不忍移開視線,於是開始分析。從最粗淺的物理層次來看,化粧和服裝都是假的,因為那些都不屬於該員。但性格、思想、學識等,才屬於該員。於是無知如我,曾鄙視裝扮很長一段時間。
從深一點的哲理來看,「該員」的定義都是件很難的事,即personal identity的問題。更何況何種屬性是該員的?裝扮和內裏雖有不同,但皆是屬性的一種,硬要分高貴與否,可能有點勉強。
從靈性的角度或更深一層的哲理來看,裝扮和內裏皆空也。

那麼為何裝扮有用?例如將臉抹上顏色,可以摭住瑕玼。例如穿上黑絲襪,可以形成完美的膚色及形塑腿部,還有不知名的效果。是人類有追求完美的天性?看到圓和缺一角的圓,會感覺不同?還是五蘊、後天的影響?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連社會價值也一起影響?

◎捷運車廂中又見一有點黑的健美女性。分析下來,為何這種特質吸引不了我?沒有乾淨的感覺?不夠柔弱,沒有保護者情節發揮的餘地?

或許心理學可以回答很多問題,但是否正確?還是只有完全的覺知方能解惑?

2010年2月20日 星期六

夏蟲不可語冰

或許你說的正確,但是我不認為我說的毫無可取。
你的東西太大了,像天方夜譚,每一樣我都得去求證,或是看我心情好壞來選擇要不要接受。也就是,如果你說話傷了我的自尊,我想應該很難接受你說的東東,即使它們有可能是真的。
我還是要固守陣地,你說我夏蟲不可語冰,那也要你展現出冰來讓我冷一下,我才能知道是不是真的,否則你就太驕傲了哦,我的朋友。如果你真的懂那麼多,那怎麼無法說服我呢?實際上我們之間相談不歡,對吧?否則就是你的動機不純,想要展示自已的博學,或要我感激你,但你卻無法完整的了解整個故事,所以卡在這裏,連我都無法置信,那要我服你所說,可能還有一段距離,還要一段時間。就算我心裏不說,沒時間說,或根本沒興趣說,也未必要告訴你,總之,我想你是浪費了這番唇舌了。


戒之,記之,慎之。

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尋覓

二十多年了,我還是找不到妳。妳躲得可真好,還是我從來不曾用心找過?
雖然時常忘了妳,只因為眼前有短暫的目標。但妳若鬼魅,經常在我最虛弱時,干擾我的神智,讓我不得不開始再次找尋妳。

悉達多太子,見人間疾苦,放棄美好人生,只為了追尋解脫之道,他很幸運找到妳了,或許他打從一出生就找到妳-他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他不是為了自己,他是為了眾生。很好,我很羨慕,因為他是如此篤定地測得妳的蹤跡,而找到了妳。

我呢?我三不五時忘記了妳,直到人生出現空白,直到每次人生開始出現空白。所以你以鬼魅之姿再次亂我,我也的確明白,如果無法確認妳的存在,這種循環將不斷出現。

曾經下過結論,認為妳是虛幻的,而且需要自己給個定義,或許真是這樣,但宇宙之大,難道不會有超出理性、經驗之事發生嗎?我又開始尋找妳。

「女王的教室」出現得太晚,讓我前半生虛耗許多時間。但這次我不會重蹈覆轍,我會好好的用功,直到測得妳的蹤跡,將妳俘擄。

2010年2月16日 星期二

肯恩威爾伯的境界(二)

摘自《一味》: 「我聽到拉瑪那尊者的那句話時,已經認真坐禪二十年了,我曾經在片瞳和松美禪師的指導下習禪,與卡魯和創巴仁波切學習藏密;與貝諾法王和恰都仁波切學習大圓滿;此外我或長或短地研究過吠檀多哲學,超覺靜坐、克什米爾識知派哲學、基督教神秘主莪、卡巴拉祕教、解脫者約翰的教派、蘇菲派神祕主義....等等。當我讀到拉瑪那的那句話時,我正在進行一次大圓滿閉關修練,指導老師是恰都仁波切。仁波切也強調夢境與深睡狀態中的明鏡之心。我開始具備這份持續不斷的不二覺知,同時也得到了仁波切的認證。一年之後,在一次為期十一天的閉關中,我的自我終於基進地,徹底地死亡 - 一切似乎都有了結果。那十一天我完全沒有入睡,換句話說,日夜我都是清醒的,即使我的身體和心智經歷了醒、夢與深睡的情境; 我在這些人變化中是如如不動的,並沒有一個我可以被動搖,存在的只有不動的、沒有內容的覺知,它如明鏡一般和它所目睹的每樣東西合一了。從那時起,我就這麼直接地恢復了我的自性,一直到現在,我大部份的時間都處於這樣的狀態。」

看來藏傳佛教的法門在美國取得較易,台灣不知是否能得其門而入?看來要認真尋找了。二十年的確駭人,而且感到沒有上師指導,會發生很多問題。只是動機呢?為何要瑜珈?為何要天人合一?這境界看來的確很高,但,對於目下沈溺於俗世貪嗔痴的凡夫來說,追求此一境界的動機又何在?或許那是一種終極知識的追尋,宇宙真相的追尋;也或許是一種解脫之道,但如果在俗世中已視苦樂為必然,已知苦樂無常,那麼又有什麼追求這境界的意義呢?繼續讀下去...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對於長得高的美女的反思

美女就已難得,更何況是長得高䠷。
在這種速食社會中,有多少人事不會流於表面?有多少人事值得慢慢用心體會?所以,金玉其外,變得十分重要,而首當其衝的身高,就更顯重要。遙想晏子,不也因身高而被人輕視嗎?而今日高者,也多自信過剩,不論男女。

但稍微分析,就知此事愚也。身高是誰給的?天生?努力?值得驕傲嗎?「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驕傲是世人促成的,就是同美女之容貌一樣,其驕眾與也。所以,高䠷美女就是身擁兩個高價值商品。另一種比喻,或許可說是既富且貴吧。

但我特意的忽略,仍是起了分別心,仍是五蘊不空,這真的要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練習及反省、禪修,才能不再時時刻刻去judge,光是哲學上的分析,恐怕還是會多看她兩眼吧,更何況生物本能的程式,還是照該有的輸入得到該有的輸出,誰叫她是女人,還是美麗的女人,而我是男人,而且是五蘊堅固的男人呢!

對於眼前美女的反思

如果眼前出現美女,一般人的反應是什麼?我躲在象牙塔太久,乃不知有水,無論八九,所以只能想想何以自已反應如如。
通常想看卻不願看,但是內心明白,如果撇開一些副作用的話,是很願意一直盯著人看的。但,有太多事要考慮,所以通常低頭看著自已的書。但十之八九看不下去,尤其是美女衣著又十分性感的話,根本就三不五時就會掛懷一下。這樣的心理,有幾點可以分析:

(a) 受誘惑。其實人的構造很怪,身體加上心智,通常以心理學來研究,或許再加上腦科學更好。也就是什麼樣的外表,會迅速地引起精神的一連串反應。如果從小到大接受很多這方面的暗示或「教育」,從「色」到「識」的過程是很快的,而身體其他部位的反應也會跟著激發。如果這樣的反應,在禪修的訓練中,應該算0分,五蘊完全不空。從看到各種特徵,例如穿著黑色絲襪(本季特流行)、綁著馬尾、著長靴(本季也特流行)、水汪汪的眼、細長的腿...在一般人不能察覺的轉化過程中,這些「形式」,已經很快地在身體裏轉化為各種物理生物現象,進而引起種種反應,男人通常不加思索的心中發癢,畢境,萬物始自此種反應。

(b) 不能示弱。通常美女都多少驕傲。雖然美麗是膚淺的,但多數人也只要那麼淺淺的一層。面對許多事物,我自以為認識的很透徹(下智作祟),所以很清楚美麗是什麼(也是自以為),尤其是女人的美代表什麼是很明白的。總之,我不認為那是值得驕傲的事物。而大多數人卻把美麗當商品看,進而驕傲。
我通常是以很、十分、非常隨便的裝束上班,因為我不認為裝扮能改變一個人多少(那薄薄的一層?),如果因裝扮而有自信,那也不過是紙糊的自信,雖然有些時候,那就已經足夠。但是通常我這種隨便的裝束,會引來他人的輕視、或者以為我太輕浮,甚或太傲慢。當然,我也是很有自信的人,應說是極端的自信,但在這次的反省中,卻發現這種來自學識及才智的自信也一樣膚淺-憑什麼說學識才智的自信比較高尚?美麗多數為天生?難道學識才智不是嗎?從智力、性格及家教的角度來看,都是這樣的。
那這個不能示弱的感覺來自何處?不想讓那女人有「又征服了一個台客」的感覺。那這個不想又來自何處?是自卑嗎?不想就這樣輸了...?我不是很確定,但卻是可能的。和那種看到大師們學富五車的崇拜感一樣,都來自「自卑」嗎?是否要回想更早的成長過程才能明白嗎?

(c) 裝酷引起她的注意。我想這也是不想輸,如果她真的能注意一下自已,呵呵,心中就會出現「看吧,看吧...」這種可笑的反應。但我十分明白自已結婚了,而且也沒時間或耐心把她,而且身體的反應,也說明了和美女通常想做什麼事,做過了,如果她真的很膚淺,例如追求時尚等,那麼很快就會被我厭惡。總之,沒什麼因素會讓我做出更進一步的行為。其實應該看個夠的,順便再觀察心智出現什麼反應。

話說,那個自卑感來自何處?那種憤世嫉俗的許多反應又始自何處?
#想想小學時,整日過得很快樂,除了五年級數學出現問題,內心有點怕家人責怪,結果去補習。想想,也是中計,因為考試的題目都是補習的題目,雖然後來數學很好,因為思維開始有方法了。
#那麼國中呢?除了唸書,有什麼問題出現嗎?曾經出現許信良回國的事件,被洗腦得很義憤填膺。也就是說,彼時被教得很忠孝賢良。
#高中呢?其實開始出現問題了。發現自己個子中等。突然發現沒人管了,開始放縱自己,根本沒唸書。而且,老師及班上的學風很差。升上高二,還有全班考試亂來的問題。更有和同學衝突,而不願滋事而退卻的事件。這時也接觸了老子、莊子-藉由蔡志忠的漫畫(今日回想令人啞然)。高三開始用功,成績也趕上他人,名列前茅。但居然喜歡上一個小女生,開始唸不下書,於是聯考失利。
#大學也是另一個發生問題的地方。這些經歷,如何造成我的自卑跟憤世嫉俗呢?還是這分析根本錯了?

再探!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我的好吃兒子

安安和樂樂表現完全不同的風格。

四個月開始想站,只要一讓他雙腳伸直,站在某物上,小小的嘴巴就會大大張開,一副興奮的模樣。
到六個月,想讓他坐著時,他的腳就會用力,腰更是用力,不讓你放他坐下,通常要好幾次才能成功讓他坐下,要這時他都會生氣XD
六個月的另外奇蹟就是雙手很靈巧,尤其是拿你手上的東西時,很快、迅雷不及地就抓住,然後和你拔河般地往嘴裏送,任何東西都往嘴裏送,昔有神農嚐百草,今有安安吃萬物。

有時候實在不忍心讓他太挫折,就慢慢地讓他送進嘴邊,但是如果東西太髒,往往還是會抽走,小朋友於是會做出很怪的表情,但卻沒有放棄。令人又愛又憐...

肯恩‧威爾伯(Ken Wilber)的境界

寫在前面(摘自《一味》):早在一九四一年,克里斯多弗就在日記裏寫了下面這段話:「息滅自我,讓真我進註你的身體,運用你的雙腿、雙手、你的腦子和你的嗓子,是極為困難的一件事。但除此之外,人生還有其他目的嗎?」

最近看了許多佛學方面的書籍,有哲理也有實際的修行法門,其中所言和上述說法幾乎相同,但我也真的覺得十分困難,甚至將這些書籍置諸高閣,因為-做不到,而且,也找不到動機去做。但看來這些新近哲人的結論也相同,讓人不禁想開始了解他們的思路。

關於Ken的境界,很快就出現了部份描述(摘自《一味》):「空寂愈是滲透我的存在,我越是覺得生活中有一種奇特的雙重入口般的覺知。一方面,每樣發生的事,從最好的到最糟的,都是平等的神性之光,我幾乎無法區別它們。這是一個奧秘:在這份知覺中,痛苦和快樂是平等的,最悲慘的靈魂與最神聖的靈魂在這明光中都是平等的。落日和朝陽帶來的是相同的喜悅,在這遍布的光華中,一切的事物都如實存在著。當我正接觸這遍佈的光華時,我聽到最敬愛的休斯頓的城堡快要倒塌了。我的感覺卻只是如如,一切還是美好的,一切仍然妥當,那永不休止的榮光,仍舊放射著光芒。

這空寂的另外一面-雙重入口的另一邊-在每一剎那變化多端的光華之上,所有的感覺都在加倍。哀傷變得更哀傷;快樂變得更快樂;愉悅變得更加強烈;而痛苦也更加強烈。我的笑聲比以往更大,我的哭聲也比以往更慘。正因為這一切都來自最純淨的空性,於是每一個相對的現象,也就更被允許充份展現自己,因為它不再與神性抗爭,而只是純然表達出自己。」

這算不算胡茵夢所說的最高境界呢?我不知道,但的確看起來很高。而且和許多佛教傳統境界類似-即開悟往往帶著悲傷,以及其他種種。

那麼,這本書硬不硬?嗯,有部份很硬,根本就是有字天書,但也有部份和我個人淺悟相同,讓我有點喜悅(在目前「下智」狀態下的喜悅=.=),所以我打算再去拍賣場找《靈性復興》,雖然對面的圖書館就有XD

另外,《一味》中有一段敍述說明了Ken的成就,十分完整(連本人都這麼說),想要快速了解Ken,可以去看這段「序」(pp 25-30)。

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雜談

拜某人之福,我又開始看起「一味」,其實也因為知識庫(及其內部連結)也增加了,否則仍會像從前一樣-看不下去。何以如此,因為書中很早就開始談到迷幻藥-搖頭丸,作者不但不反對,而且還有一些讚成的看法。之前如何想都無法接受,即使我已自認為懂得不少道德經、佛經所說的道理。現在有一點眉目、似乎看到一些光亮,終於能讀下去了!

話說今天又看書看得坐過站,要回頭,唉。如果能一直在車上看書,也是一種享受,哈哈!又想,為何我要看的書都絕版了呢?繁中市場真是小,大陸人快回頭用繁中吧! 否則,電子書標準快統一吧! 每次都要去外國買原文書,又看得很辛苦,真是累!

「一味」書中,談到許多哲人前輩,其許多著作壓根沒聽過,但卻被威爾伯推崇。是否也要挖出來看看呢? 還是先把家中庫存清乾淨好些。

四號公園一株辛夷開得很美,可惜拍不到其向陽亭亭之姿,因為她總是被人圍觀。旁邊的小櫻花道,也開了許多,假以十年,或許就會成為一個美麗的花見之地,如果地球還有十年的話...。

超爆蘋果橘子經濟學的最後,提到一些文獻,說明目前減碳變成一種宗教。當然,一來這些文獻的可信度,尚待多方檢視,二來其提出的方法,真的太過舊的「人本主義」了!而且,就算今日不必減碳了,也不表示人類可以繼續掠奪這個地球=.= 看了之後,請務必三思啊...

2010年2月8日 星期一

溫柔的堅持

因為舊同事一句「好累」,我腦中浮現「溫柔的堅持」這句話。偷懶的我,想立即在網路上找尋適合的文章,以慰她已在睡覺之心。但事與願違,並沒有這麼容易找到。找到的是一篇關於幼兒教養的文章。其實該文內容不多,也不深入,但文中一句話,卻和我意見相同:「我很同情無辜的小孩子被說成討厭的『小惡魔』,父母要負起管教孩子的完全責任。」

照說小朋友是從五蘊皆空,本來無一物開始的。而且小孩很難不單純、活潑、好奇、好動。除非他很可憐的從小就開始學習困難的求生模式-順從養育人。但這樣的模式,往往會造成日後不可輕易逆轉的性情。當然父母也盡力了,因為他們也是這樣長大的,除非有特別的際遇,否則很難用別的方式教育孩子。那麼,「小惡魔」是怎麼形成的?可能原因有幾個:父母太寵愛、父母沒時間管教、父母有自已的問題...,最重要的一點-認為小孩子是「小惡魔」的人,這代表了某種form(色),造成了該人的受、想、行、最後以「小惡魔」之「識」(consciousness)來認定這樣的小朋友。換言之,如果你看到了討厭的小惡魔,那是因為你煩亂的心中有小惡魔。

好,離題了。什麼是溫柔的堅持呢?就是你有一種定見,一種深刻思考後的結論,歡迎別人來溝通,你不害怕所認為的事實被改變,因為你不會輸,你只會更進步,所以你的心胸是開放的。你也隨時都是清醒的,知道自已在做什麼。以溫柔的堅持來和小朋友溝通,即使他在哭閙,你也不為所動,你不會煩燥,更不會惡言相向、拳腳相加。因為你是清醒的,你明白如果自己沒有耐心,是因為心裏在想別的事,你的心不在當下,而在某種不知名的煩惱中,或急著想離開此境去做其他的事。如果你是清醒而有耐心的,你可以察覺到孩子心中所想,你可以認同他,和他討論目前狀況的原因及可能有的解決方法。你堅持,而且你用同理心溫柔的堅持一個雙方都能認同的結論。小朋友會懂的,而且他會愈懂愈多。

同樣的方法,可以用在向上管理。你可以用溝通來充份理解對方的想法,而不是胡亂猜測,或「想當然爾」,你也可以表達你的人生價值,以溫柔而具同理心的態度,堅持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下,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論。你清醒而有耐心,你不會隨著外境改變。藉由呼吸,將注意力轉到當下,保持清醒。

當然,說的容易,沒有哲理的引導,沒有多加練習,這種境界豈能一蹴可幾?如果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下得到的結論,即使不同於初衷,也不會在「好累」之後,還有許多不滿吧?如果有,繼續分析下去,找出問題出在哪,下次繼續溫柔的堅持下去吧!

2010年2月4日 星期四

記2010/02/04晨夢

和大姊夫去大陸,他拿著我的行李,但我感覺可以自已拿,但不知為何他要幫我拿。到了入關,卻等不到行李和大姊夫。不知如何之時,就入境了。
入境後,搭乘捷運,怪的是,我好像已經搭過很多次,一點也不意外。即使車廂設計很怪,很大的踏板,站著很多人,真正的車廂很低,走進去後,頭跟外頭的踏板一樣高,我但還是進去了。

車廂走得很快,轉彎也不減速,很刺激,但我有點不安。到達目的地後,下車很順利,因為月台和車廂一樣低。但車站缺要走獨木鐵架才能出去,而且是立體的,很難走。這鐵架還包括了一個跳躍的關卡,多數人都不敢跳,因為看起來很遠。我看了一個人跳過去後,我也跨開步子,居然很輕易地過去了。

想不到前方又出現關卡,我又想起沒拿到的行李。正焦急時,肥郭出現了,還有賴志興。不知怎的,我們三人又入境了,而且說好要去吃飯,由賴選一家餐廳,因為我沒意見。很快的搭捷運到了餐廳,一下車,我就說這家我吃過。我在夢中還很清楚知道這家的菜色,連桌椅擺設都知道。前面院子的座位,視野很好。室內分為兩層,從院子到下層要下樓梯,到上層要上樓梯。即院子的高度介於二層樓之間。後院也很亮,高度和院子一樣。院子坐滿了,於是三人坐在我其次喜歡的上層位置。

賴打電話給在大陸的同學,居然這麼多人在這。飯菜上桌後,沒想到郭夫人也出現了,真不合邏輯。一陣子後,豬母和藍x娟出現了。我還真驚訝。

後來我出去走走,看到小武。後來他起來說電話,才發現他的身體太小,不是小武。

真是怪夢...

2010年2月3日 星期三

Smell is emptiness

今天中午走出餐廳,照常聞到一陣炸雞腿的香味。緊接著又飄來一陣牛肉湯的味。心中不禁慶幸已經填飽了肚子,否則難免受到誘惑。不禁想起以前樂樂小時候的所做所為, 和現在相比,更驗證了「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小樂樂對於水都有莫名的好奇,桌上見到有小水滴-伸手來回搓動;地上有小水灘-蹲下身子用手擾動。所以當他對水有意識又能自己行走後,看到馬桶的第一個反應就是伸出他的可愛小手、彎著小小的身體、扶著馬桶邊緣,開始在馬桶的小水池內擾動,圓圓大大的眼中只有好玩和好奇,但卻嚇壞了五蘊不空的爸比和媽咪,緊張地抱他去清潔一番。

某天樂樂洗澡時居然便便了,只見小澡盆中飄浮著他的作品,他還很好奇的抓了幾個把玩。等到媽咪發現他手中有東西軟軟粘粘地時,只能迅速進行搶救的工作。先是抱小朋友抱出來,再來幫他洗手。稍事完畢後,開始撈盆裏的浮體。只見小朋友又有意見了,看到媽咪玩盆子裏的浮體好像頗有意思,他也趕緊到盆邊不斷擾動,結果水轉動得愈來愈快,而打撈工作愈顯不易。

現在的樂樂呢?興沖沖地要到陽明山找化石。好不容易開上山了,爸比開始在步道週邊找石頭來解說一番,這小子居然說,地上濕濕的,我要回家。嗯,全世界都出現三條線了。家裏浴室難免需要打掃,此時若已三請四請樂樂大爺去刷牙,他一到浴室,看到地上濕濕的,就要找鞋子,否則就要大人抱到小椅子上。告訴他沒關係可以踩進來,大爺會說好髒。

話又說回老爺今天的肉食誘惑-若非昔時縱情酒肉,又怎會對「香」產生「受、想、行、識」呢?頂多像小樂樂,跟著味道走,看看是什麼東東,然後伸出老手攪動攪動。但我走過去了,帶著一團思緒和未被餵養的欲望走過去了...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觀呼吸之妙用

時時刻刻觀照呼吸,將意識焦點拉回自己的心念,妙用無窮。

當然,首要條件是持之以恆,其次為不帶批判地觀照自己的心念,任何心念都不會在道德上給自己壓力。
再者,加上分析,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心念,而且不斷地追問下去,常得解答。

或許最後就會成為如觀自在菩薩般的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了。

2010年1月25日 星期一

讀龍應台「同學會」

『...你曾經很婉轉地對他說:「我四十歲了,你不必牽我的手過街。」他說「好」,到了過街,他的手又伸了過來。後來你又很嚴肅地告訴他:「我已經五十歲了,你真的不必牽我的手過街。」他說「好」,到了過街,他的手又伸了過來。他的手,肥肥短短厚厚的,很暖。

然後有一天,一個個兒很高、腿很長很瘦的年輕人,就在那光天化日人來人往的大街上,很認真對你說:「我已經十八歲了,你真的應該克制一下要牽我手過街的反射衝動。」
你當場愣在在那裏,然後眼淚巴巴流下,止不住地流。兒子頓時覺得丟極了,大步竄過街到了對岸,兩手抄在褲袋裏,盯著自已的腳尖,一副和你毫不相干的樣子。...』

==========================

那個在妳洗澡時,小腳一盤坐定在門口等妳,隨手玩將起來的小男生,終究會長大起飛,而妳準備好了嗎?

那個喊著「我走不動了,我要大人抱」的小男生,終有一天會長得比妳高,妳準備好了嗎?

已故Andrew Lange對兆林說:「spend more time with your family, physics can wait.」雖未曾受教於大師,但看來大師除了物理外,人生智慧上亦如大師。


我曉得妳無從準備,妳也不必準備,有些事,除了去經歷之外,還是只能經歷。

2010年1月22日 星期五

只有美麗的回憶,才值得留下 - 聽Diamond and Rust有感

這首歌是她為了紀念一段戀情所做,歌曲讓聞者沉陷兩人過去深情中,雖憶起往事不免傷感,卻如焦糖咖啡般,帶著過去的甜蜜點滴。
尤其在描述兩人互動種種及其眼中的戀人風采時,彷彿作者亦苦亦甜之情迷漫四周,她撥動的不是吉他弦而是心弦,清亮嗓音唱出的不是歌聲而是生命,她的一段刻骨生命。只有真正活過的人才有的生命記憶。檢視作者生平,不難發現她始終如一的善感和豐富熱情,唯有這樣的易受性,才讓她不斷地關懷社會、人權及環境,也唯有這樣的易受性,她的歌曲才會在人心低迴逾代。

聽了數遍後,詞中的「電話亭」將我拉回了現實,也讓我又想起尚在東亞蹣跚不去的迷霧,讓人啞然搖首。

人人有權像Joan Baez一樣,享受豐富的感情生活,真正的體驗生命,留下美麗的回憶。而不是受任何煽動去做出實質的侵略行為,以任何理由都不行。人活著就是要來體驗生命的美好,去歌唱、跳舞、畫畫、努力研究、努力成就,甚至是求道,求真理。不必擔心你的家園某天會變色,不必擔心深閏夢裏人,有朝將成無定河邊骨。

Scarborough Fair交錯的就是這樣的情節:
Tell her to find me an acre of land
(On the side of a hill a sprinkling of leaves)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Washes the grave with silvery tears)
Between the salt water and the sea strands
(A soldier cleans and polishes a gun)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Tell her to reap it with a sickle of leather
(War bellows blazing in scarlet battalions)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Generals order their soldiers to kill)
And gather it all in a bunch of heather
(And to fight for a cause they've long ago forgotten)
Then she'll be a true love of mine...



2010年1月21日 星期四

還有誰扮豬吃老虎?

四歲的樂樂,平常對數學及數數莫不關心,教了一些賣買的基本觀念後,他看起來興趣缺缺地繼續玩車。
今天他心血來潮,吵著要買麥當勞的車,以他平時的表現看來,似乎不太可能實現。所以我也心血來潮的要考考他,如果答對了,就可以買一部車。

「一個草莓蛋糕4塊錢,一個橘子蛋糕3塊錢,總共要多少錢?」想不到這傢伙在車車的引誘下,立刻跑到玩具算盤前,撥撥撥的就把答案算出來了,叫人傻眼。

只好認帳讓他買,但他要現在就去買,於是又有另一個題目要挑戰:
「一個草莓蛋糕2塊錢,一個橘子蛋糕3塊錢,一個香蕉蛋糕4塊錢,總共要多少錢?」
這傢伙又撥撥撥的就把答案算出來了。

當場只好認栽,晚上九點多載著一個扮豬的小朋友前往麥當勞...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讀 覺悟勇士 有感 (一)

1. 勇士之道和香巴拉願景的首要原則,即是不畏懼自己的真實面貌。究竟而言,那是勇氣的定義:不畏懼自己。

2. 重點是,你要了解,你沒有所謂「下班」的時候。你沒有放鬆一下的時候,因為整個世界需要協助。(有詳情, 並非直如字面所指)

3. 如果我們認清我們所擁有的世界是美好的,我們就能夠治癒自己的憂鬱。

4. 真正的幽默感是擁有一種輕柔的態度來欣賞實相。

5. 如果我們開始振作提升,我們將會發現,整個宇宙 - 包括季節、降雪、冰霜和泥濘 - 也充滿力量地與我們共處。

6. 當我們覺得,我們的生命是真誠而美好的,我們就不需要去欺騙自己或欺騙他人。我們可以正視自己的缺點,而不會感到內疚或有所不足。

7. 勇士之道的本質,或人類勇氣的本質,是拒絕放棄任何人或任何事。

8. 當我們看到明亮鮮艷的色彩時,我們正見證了我們本具的良善。



2010年1月19日 星期二

檢視不完的過去

似乎任何學科都已到了這個田地,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似乎不能讓你看得比別人遠。
還得以近代無數人的努力成果為基礎,否則會有永遠檢視不完的證據及重製不完的實驗。

或許只有試圖發展一個學說碰到矛盾時,才會重新檢視推演的每一步。

那麼,是否愈來愈難將一項功蹟桂冠諸某特定人士?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費馬最後定理的證明,也必須以谷山-志村猜想為基礎。相對論的發現,當然也無法自外於尋找「以太」未果、數學的進展、馬克士威的成果...。同理一家公司的成就,當然無法歸功於某特定人,否則都只是英雄主義式的看法。

當然,關鍵人物的努力是促成事業的直接因素,然而,愈是了解何以立足之人,似乎愈謙卑,真正的謙卑。

2010年1月14日 星期四

阿凡達,不太推薦

首先是3D的效果。有人看後頭暈到吐,有人看到一半頭痛離場,我則是看到最後如果不特別注意,就和2D電影沒兩樣。所以我想短期內3D技術要大佔市場,可能要超過5年以上,也或許要十年。不過,被朝自己飛來的物體嚇到,倒是確實有臨場感。

其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壯闊的景色,只有在Ululu搭直昇機的經驗可以相比,令人不禁大讚有電影院真好!

其三,薩滿精神、機械化的宇宙觀,加上人性相對負面的特質,形成本片主軸。其中尤以「god damned tree」這句話的表現為高潮。但是看過本片後,能否讓人省思根深蒂固的唯物思想呢? 我想不太容易。倘若你不小心也想到了例如澳洲、美洲原住民,甚或台灣原住民的現況時,是否能施上什麼力嗎? 或許無法有立即的效果,但祈念這個薩滿精神的種子可以種下去。

其四,商業手法下, 正邪兩立, 我勝你敗似乎很難避免。尤其是魔王角色倒地時,更是讓人大大呼了一氣。但果真如此嗎? 以暴制暴的結果,只能暫時偏安。在金錢利益及人心偏執而易被操縱的情況下,可以想見下次的進攻可能就是毫不留情而毀滅性的。但,這電影,卻仍為了商業而忽略了其散播這個種子的相對負面教育的結果。倒頭來反而以電影情節敲了自己一棍子。

難道不能好好地放鬆一下,讓自己單純享受聲光效果嗎? 嗯,只是不想自己持續被玩弄及「異化」罷了。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第n手報導之三,光的非定域性及糾結

  光子是電磁波的一種,是電場、磁場的橫波。即行進方向和電場、磁場的振蕩方向是垂直的。由於電場和磁場振蕩的方向相互垂直,所以光無法穿過兩個相互垂直的偏振器。但偶爾會穿過一個偏振器。
  那麼詭異之處在哪呢?如果向兩個相反方向同時發射一個光子,射向兩個不同的偏振器,這時就會偶爾在一邊測到有光子通過。但如果剛好兩個偏振器相互平行,就會發生怪事─兩個不同方向的光子,不是同時都會通過偏振器,就是同時都不通過。並未發生一邊通過、而另一邊未通過的情況。
  這個現象稱作「非定域性」,此時這兩個光子被稱作「糾結」在一起。相對的,定域性的涵意為─在這邊所做的觀察,和遠方的另一邊無關。考慮三個以上的光粒子,會有更複雜的情況出現。三個粒子的情況,可以參考Borromean rings。

  另外,尋找隱變數,目前未成功。

===============================

第n+1手 心得
Q1:一個光粒子的電磁波,是什麼意思?如果一個光粒子可以是電磁波,那麼單個光粒子的雙狹縫干涉實驗,就很正常了。但是反過來想,何以做雙狹縫實験時,單個光粒子會以波的狀態出現,而單狹縫時會以粒子狀態出現呢?
Q2:愛因斯坦說,任何「因」最快只能以光速傳播。目前未被推翻。
Q3:雙胞胎有時出現的感應,是否可能是糾結的一種?但目前無法做有系統的研究,所以上不了擡面。
Q4:如果光即是波又是粒子,那麼如何能確定「發射一個光子」呢?
Q5:如果光即是波又是粒子,那麼一個電或磁場被遮蔽的電磁波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