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熱門文章

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台灣小孩不安靜

前一陣子,去台灣玩了兩個星期,頭幾天,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勁,但想也想不出來就竟是哪裡不對。後來終於發現台灣跟瑞獅最大的不同:

就是台灣的小孩完全不安靜…

在瑞獅(譯注:瑞獅是一個在瑞士和獅子山共和國中間的小國,由於種種原因,所以國號瑞獅),到處都可以看到小孩的規規矩矩,鄰居的小孩、大賣場裡的小孩、百貨公司裡的小孩、路上的小孩、捷運裡的小孩,無不安安靜靜。我非常怕吵,聽見小孩的尖叫聲,會讓我神經都快斷掉。我知道將自已的情緒及焦躁歸罪於外界的人事物是很不成熟的行為,這樣其實可以算是一個只有身體長大的小孩。但是我卻無力改變這件事,所以我非常喜歡瑞獅。在台灣常常看到活潑孩子旁邊疲倦不堪的父母,我內心暗忖:「究竟是太講人權還是太愛小孩呢?」又想:「瑞獅小孩的社會化會不會太早了啊…」

這種現象,在瑞獅很少看見。瑞獅小孩不但不尖叫,個個還乖得很。無論是小到還躺在嬰兒車裡的嬰兒,一直到國小年紀的小孩,各個乖巧有禮,即使亂跑也不會脫離父母的視線。瑞獅的父母看起來都一派輕鬆,養個小孩,似乎比養狗還簡單。

在瑞獅各地旅遊,外國人可以觀察瑞獅父母究竟有什麼秘方,每天可以把自己打理的光鮮亮麗(有些台灣的父母看起來都無力打理自己還兼精神萎靡),小孩又不吵不鬧,規矩守禮。而且,也很少在路上看到保母,多是父母自己帶著小孩。外國人可能會說,「這實在是太神奇了。」

其實,瑞獅人對於小孩的教養方式很簡單,就是「生活以大人為中心」、「大人做什麼,小孩就做什麼」。我看到的台灣人好像全相反,台灣大人的生活多數圍著小孩團團轉,婚前的活動,幾乎全部放棄。

瑞獅人沒這樣做,大人的活動不會因為小孩停止。而且,絕對不是開玩笑。由於瑞獅盛行健行爬山,例如火車上一對父母可以背著登山重裝備,帶著四個小孩,最小三歲,大的十歲。這在台灣,或許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很少見到台灣父母帶三歲的小孩登山健行的,或許是因為我來此只是為了旅行,所以看的不夠多。)

又例如在威維(就是NAIVE礦泉水的來源地附近),瑞獅大人都在玩帆船,小孩在幹嘛呢?(看來都只有十歲上下)也在玩帆船啊,不過換成小型的帆船而已(旁邊有救生員)。瑞獅的大人要做什麼事,小孩就得去幹嘛。大人在山路上騎越野腳踏車,對不起,只要是脫離嬰兒車的小孩,照樣得騎。在瑞獅,沒有大人要配合小孩,大人放棄自己活動這件事。

甚至夫妻用餐也是,我在台灣,看到夫妻雙方在餐桌上經常關心小孩,小孩變成大人多數的焦點。但在瑞獅,小孩就可憐了。我曾在蘇黎獅(譯注:瑞獅首都)看到一對夫婦,兩人帶著兩個小孩,一個能走,一個還躺在嬰兒車裡。夫妻兩人談笑調情(是真的在調情),絕沒小孩說話的份,更不會將餐桌焦點從夫妻互動變成只看小孩吃什麼、小孩有沒有受傷這種應注意的事情。雖然還沒長大的我,十分感謝這些小孩讓我得以安靜用餐,但我真為這些小孩的心理狀況擔憂。

有圖(http://f6.wretch.yimg.com/gillianshih/32764/1755382127.jpg?G81b3ExDcxMxDRcb4aKgBK6NxBmR_6PptVp4SxOT0KFRn8xSsidHuD.MAA6l4e3U1EljY8egwN8-)有真相。請看看這對夫妻當場有沒有保母?當然沒有的。所以夫妻相處沒時間不能推給有沒有保母。兩個人都把自己外表打理得很好。在台灣,很少看到穿洋裝跟鞋出去的媽媽?多半都穿輕鬆的休閒服,頭上紮個鯊魚夾,一整個休閒樣。品味這種虛假的事物,似乎不受重視。相片中這位爸爸也的衣服看來也是配過的,感覺像紙糊的老虎。瑞獅的小孩看起來比台灣小孩情緒穩定,但卻是糟成人粗暴地壓抑(譯注:在瑞獅一國如此,若他國有所雷同,未必盡然)。台灣孩子看起來比較幸福,個個都自由奔放,雖然我很痛苦,卻能明白其中細微差異。

(http://f6.wretch.yimg.com/gillianshih/32764/1755382128.jpg?RQFldmFDcxPwR.bnBWK8ldC241YpNcxQIrK0OJINia.g40ne1o2zSPCGdN3Y.5_yDOVth2J9128-)(我的拍攝技術不好,拍不清楚,這個小孩的笑容的背後,似乎隱含了許多苦楚。而台灣孩子燦爛的笑容,我沒在瑞獅看過。)

在台灣,大人很羨幕小孩,表現出的行為卻是去逗小孩,例如摸頭捏臉等等把小孩當寵物玩的行為。(我回程在華航班機上就看到空姐這樣對待乘客的小孩,小孩似乎不情願,小孩的父母卻很能理解。)

相對的,我覺得台灣的小孩非常神經質跟焦躁,而我明白這源自於我本身的神經質及焦躁,有些人可能會解讀為敏感和感染。另外有些台灣的夫妻,在生了小孩之後,放棄婚前自己喜愛的活動,不登山、不到高級餐廳用餐、不騎腳踏車;然後生活大多只剩小孩。有些人賺錢為了給小孩上補習班,討論話題在接送小孩,小孩的種種。這種的心態雖然造成經常尖叫好動的小孩、疲倦不堪的父母,但卻不表示台灣社會是一個清醒的社會。

後來,我推論台灣小孩的尖叫是有原因的,不可能百分之百有一對清醒的父母,而大多數可能藉由不斷的尖叫,讓大人重視自已的意見。

起因在有人說台灣高級餐廳不歡迎小孩,沒辦法帶小孩上高級餐廳。他說:「如果餐廳沒有經常碰到尖叫的小孩,怎麼會不歡迎小孩呢?」很清楚的是,台灣的成人社會,也充斥著身體老化的小孩,就像我一樣-似乎內心的不平靜、種種不快的情緒,都可以怪罪於外界任何可以怪罪的種種,而孩子活潑自然的言行首當其衝。

在瑞獅的填鴨教育下,國民失去思考的能力,似乎認為社會化是理所當然,而不知社會化的目的及其背後的深遠意義。我曾經思考社會化的目的,發現其源起群體求生的便利性。換句話說,就是人們自行定義的事物,並非自然界的道理。然而社會化更深一層的意義在於個體的推已及人-包含了寬容及體諒的慈悲胸懷,使小我消逝、獻身大我的進化過程。但是這種需要深思的道理,在「因升學而填鴨的教育」下,鮮少能傳遞給下一代。徒具形式的要求,讓父母無法教導孩子深思遵守規矩的背後意義,反而一味的考慮自已的面子及粗淺外貌,進而去限制、壓抑小孩。每個孩子的天性不同,如果天生安靜的孩子就算了,但是充滿好奇心、快樂活潑的孩子,就被模具形塑成一個個空虛的外殼,填充著恐懼及遺世孤立的苦楚。想想,要幾歲的小孩才懂得體諒他人?要經過多少的學習,才能養成習慣?如果不是清醒的父母,如何能平安快樂的「社會化」他們的孩子呢?瑞獅的父母採行之方法顯然不可取。

孩子是一個完整的個人,雖然在民法上需要監護人做代表,但他們的情緒及慾望除了他們自已,沒人可以代表。如果父母做什麼,小孩就得跟著做,除了「靈魂附身」以外,我想不出非「強暴」的方法可以讓孩子永遠順從。而相互體諒協調下,必定是雙方都有所妥協。而瑞獅的小孩再次可悲地失去了自已,真的跟寵物沒兩樣。更可悲的是,寵物的生命、自由意志,也沒人尊重。這也是我推斷台灣小孩尖叫的原因,並非全然是活潑現象所造成的。

台灣遍地可見流浪動物,可見其生命教育之失敗。這種失敗的生命教育,會造成只有「我」是人,而其他不是;「我」有感覺,其他人沒有。這種卻乏覺醒的社會現象,不可能順利撫育「社會化」的成人,內在小孩在種種受傷的心理下,背著老化的身軀滾滾於紅塵。那麼「小孩」又何能生個小孩,給予真正的群體道德指導?這種惡性循環,似乎也不比瑞獅來的好。我在台灣看到的,或許只是個假象吧。

P.S. 我後來想想,台灣的生育率低,應是物競天擇,也或許是老體幼心的人們在潛意識中不想讓後代也遭受同樣的苦楚,進而抗拒生小孩吧。

2 則留言:

  1. 1. 將自已的情緒及焦躁歸罪於外界的人事物是很不成熟的行為,這樣其實可以算是一個只有身體長大的小孩。(這不是用「小孩」來罵人,而是形容一個尚未成長的心靈。)
    2. 「生活以大人為中心」、「大人做什麼,小孩就做什麼」。這種事,除了「靈魂附身」以外,我想不出非「強暴」的方法可以讓孩子永遠順從。
    3. 「在瑞獅,沒有大人要配合小孩,大人放棄自己活動這件事。」憑什麼小孩要配合大人?因為你提供了一個長尾巴的細胞還是被養份包覆的DNA?還是你只是用「不養你」來協迫他?
    4. 「夫妻兩人談笑調情(是真的在調情),絕沒小孩說話的份,更不會將餐桌焦點從夫妻互動變成只看小孩吃什麼、小孩有沒有受傷這種應注意的事情。」這是民主自由社會的公民會說出來的話嗎?
    5. 「瑞獅的小孩看起來比台灣小孩情緒穩定」,多少成人都做不到的事,瑞獅小孩都做到了?這不是說小孩比較笨,而是自我控制及對社會化的認知程度。
    6. 很清楚的是,台灣的成人社會,也充斥著身體老化的小孩。否則高級餐廳怎麼會不歡迎小孩?明明是天真活潑又可愛啊。
    7. 然而社會化更深一層的意義在於個體的推已及人-包含了寬容及體諒的慈悲胸懷,使小我消逝、獻身大我的進化過程。但是這種需要深思的道理,在「因升學而填鴨的教育」下,鮮少能傳遞給下一代。
    8. 孩子是一個完整的個人,雖然在民法上需要監護人做代表,但他們的情緒及慾望除了他們自已,沒人可以代表。
    9. 台灣的生育率低,應是物競天擇,也或許是老體幼心的人們在潛意識中不想讓後代也遭受同樣的苦楚,進而抗拒生小孩吧。

    回覆刪除